摘要:在汉口老租界区的街巷深处,藏着一栋韵味十足的三层小别墅。相较于周边其他西式洋房,它在外观设计、内部结构、采光条件与所处环境上,都展现出独树一帜的优势,堪称这片区域里最精美独特的豪华私宅。
在汉口老租界区的街巷深处,藏着一栋韵味十足的三层小别墅。相较于周边其他西式洋房,它在外观设计、内部结构、采光条件与所处环境上,都展现出独树一帜的优势,堪称这片区域里最精美独特的豪华私宅。
这栋建筑便是建于1919年的怡和洋行住宅,曾是洋行高级职员的居所。它与网红建筑巴公房子仅一街之隔,那边每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边却独守一方静谧与私密,形成鲜明反差。
右侧的梯形转角扶梯缀满绿植,增添生机;立面是典型英式风格的三角形拉毛外墙,质感厚重;二三层搭建的外部连廊,既实用又具设计感。
建筑外围还环绕着一座精致的弧形小花园,让整体更显雅致。
走进室内,通透明亮的空间与利落的线条感扑面而来。入口处便是宽敞的中空客厅,四周搭建着极具线条感的木质回廊,中间的实木楼梯尤为惹眼——踏步纹理清晰,扶手温润光滑,每一道木纹都沉淀着时光的痕迹,拾级而上时,仿佛能触摸到老建筑的温度。
三楼采用挑高设计,搭配大落地窗与大露台,让阳光充分涌入,空间开阔通透。相较于同期多数昏暗拥挤的老建筑,这里的采光与开阔感格外突出。
从地段来看,怡和洋行住宅更是占据优势。它坐落于汉口兼具西洋风情与小资氛围的黎黄陂路和胜利街交汇处,直面当年的黄金商圈,紧邻昔日的万国医院(现为武汉市中医院)与高级商场惠罗公司,无疑是当年汉口的绝佳宜居之地。
这栋建筑的“主人”与用途,也随时代变迁不断更迭。
⑴当年负责华中地区业务的怡和洋行高级职员。
怡和洋行是1861年汉口开埠后,首批进入汉口的英资洋行,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西方洋行之一。其贸易涉足铁路、船坞、工厂、矿务、船务、银行等多个行业。这栋生活优渥的建筑,正是怡和在华势力的直接写照。当年居住于此的怡和洋行高级经理们,或许曾在此举办家庭舞会与晚宴沙龙,或许曾在此敲定影响华中贸易格局的商业决策,亦或许曾在此静思,遥念远在英国的亲人。
⑵日军汉口放送班及放送局人员工作与居住场所。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同年11月,在此设立汉口放送班,1941年2月,放送班改为放送局,属日本报道班管理。
⑶汉口广播电台播音室。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此处,汉口广播电台沿用其作为播音室,桥梁专家李文骥之女李慎求等工作人员曾在此办公。
新中国成立后,这栋建筑被收归国有,如今成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一部分,用作临时展厅和办公区。
昔日作为私宅的原貌虽已无从探寻,但它承载的百年历史与时代记忆,仍在街巷中静静流淌。每一块砖石、每一道木纹,都在诉说着汉口老租界的过往,也让如今的人们得以透过这栋建筑,触摸一段厚重的城市岁月。
来源:武汉俊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