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1日将迎来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冬至是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作为“数九”的第一天,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的到来。
12月21日将迎来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冬至是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作为“数九”的第一天,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的到来。
温度降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冬至时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
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许爱国、老年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长凯。
□本报记者 吴文可
1老年人尤需警惕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刘长凯介绍,冬季,尤其是数九寒冬,天气寒冷,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表现为血管收缩、代谢增加、心脏做功增加、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具体来说,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可能与以下多个因素有关:
气温变化:冬季气温低、温差大,容易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
血液循环不良:寒冷天气中,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可能导致动脉血压增高,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血小板聚集:低温环境下,血小板聚集会上升,这是心梗的元凶之一,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生活习惯改变:冬季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突发性心血管问题的风险。
基础疾病的影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在冬季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适应能力降低,面对寒冷天气时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大脑及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刘长凯提醒。
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改善生活方式很重要
刘长凯介绍,在冬季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注意保暖:关注天气预报,注意防寒保暖。如在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同时避免长时间待在低温环境。
戒烟戒酒:吸烟会促使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和冠状血管的痉挛,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饮酒也会损伤心脑血管,建议尽早戒酒。
健康饮食:饮食应以食物多样、营养均衡、低盐低脂为原则。建议减少精细粮、加工肉、肥肉、内脏的摄入,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低于5g,以免盐摄入过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轻柔运动。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少吃甜食,避免肥胖。
情绪调节:情绪激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学习并掌握深呼吸、冥想等情绪调节方法,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
控制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如定期体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将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已经出现心脏或者脑血管的动脉硬化,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
刘长凯提醒:“切记不要盲目服用市面上推销的各类保健品,以免增加心肺肝肾负担、造成脏器损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规范用药治疗。”
3气温骤降
三类人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随着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门诊接诊的患者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许爱国告诉记者,近期他曾接诊过一位70岁的老年患者,其因受凉引发了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免疫力较差,最终发展成了细菌性肺炎。
呼吸道疾病冬季高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温变化:寒冷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致使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
空气干燥: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的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导致黏液分泌减少,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易使细菌、病毒更容易入侵。
病毒和细菌的季节性变异:许多呼吸道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具有季节性特征,在冬季活性较强,并且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冬季需要格外警惕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空气污染:由于取暖和工业排放等因素,冬季空气污染通常较为严重。PM2.5(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显著,长期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中,呼吸道容易受损,甚至诱发急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生活方式变化:冬季人们通常更倾向于待在室内,减少户外活动。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机会,容易导致病毒和细菌的交叉传播。此外,寒冷天气也使得人们容易忽视日常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常通风等,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慢性疾病加重:对原本就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寒冷刺激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加之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从而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许爱国提醒,这三类人是呼吸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在冬季尤其要提高警惕: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
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癌症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同时尽量避免习惯性地触摸眼睛、鼻、口。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勤通风: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适宜天气条件下可持续性开窗通风。
注意保暖:注意保暖,尤其是外出时要做好头部、颈部、胸部、手脚等易受寒的部位的保暖。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加维生素 C、D、锌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适当运动,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熬夜。
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如需前往这些场所,要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积极接种疫苗:建议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以降低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
持续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学。若呼吸道症状较重,应尽快就医,遵医嘱服药,不可盲目使用和滥用药物。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来源:健康采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