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速度慢和材料单一。制造一枚火箭发动机喷嘴,它内部需要能高效散热的铜,外部又需要耐高温高压的镍基合金。传统工艺要么分开制造再焊接,要么用单一材料将就,费时费力还不完美。
仅用9个月,一群瑞士本科生竟然造出了一台能同时打印两种金属的3D打印机,将火箭零件的生产时间缩短了一大半!
你可能觉得3D打印已经不新鲜了,但金属3D打印,尤其是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一直有两个“老大难”问题:
速度慢和材料单一。制造一枚火箭发动机喷嘴,它内部需要能高效散热的铜,外部又需要耐高温高压的镍基合金。传统工艺要么分开制造再焊接,要么用单一材料将就,费时费力还不完美。
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这群学生捣鼓出的这个名为“RAPTURE”的项目,直接向这两个痛点发起了“总攻”。
◆ 01 “懒人打印”如何秒杀传统工艺
传统金属3D打印机的工作模式,就像一个急性子遇上了一个慢郎中。激光器(急性子)在一层金属粉末上飞速熔化出形状后,就得停下来,眼巴巴等着铺粉装置(慢郎中)慢悠悠地来回铺好下一层薄粉。一层一层,周而复始,大量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了“等待”上。
这群天才学生就想:“为什么非要等?能不能让它们同时开工?”
于是,一个颠覆性的“旋转式架构”诞生了。
他们让整个打印平台像唱片机一样持续旋转,而铺粉和排烟系统则固定在旋转臂上同步运动。这样一来,铺粉、熔化、再铺粉……整个过程无缝衔接,一气呵成!
那么这个效果有多惊人呢?研究数据显示,对于薄壁环形零件,这种新方法最多可节省超过52%的打印时间!同时,它还能将昂贵的金属粉末消耗量减少高达77%,因为不再需要填满整个打印空间,只需覆盖零件所在的环形区域即可。又快又省,这简直就是工业界的福音啊!
◆ 02 当铜芯遇上镍合金外壳
如果说“快”只是基本操作,那“多材料”打印就是它的“独门绝技”。
这台机器最酷的地方,在于它能在一次打印任务中,无缝融合两种不同的金属。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火箭喷嘴,现在可以用这台打印机一次性搞定——内部是导热一流的铜,外部是坚固耐用的镍合金,两种材料“天作之合”,在一个零件里各司其职,性能直接拉满。
对于像瑞士学术太空倡议(ARIS)这样的学生火箭团队来说,这项技术过去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太过复杂和昂贵。而现在,学生们自己把它变成了现实!
◆ 03 “吹气”的艺术决定成败
当然,实现这一切并非易事。项目指导老师Michael Tucker博士坦言:我们一开始低估了气体流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现在我们知道它至关重要。
在打印过程中,需要持续吹送惰性气体,以防止金属在高温下氧化,并吹走烟尘和飞溅物。这个“吹气”的活儿,可充满了学问。
团队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发现:
用方形网格喷嘴,比用蜂窝状的能产生更稳定、均匀的气流,不会把宝贵的金属粉末吹得一团糟。
一个反常识的发现是:打印出来带有天然粗糙内壁的喷嘴,效果竟然比打磨光滑的更好!这种“恰到好处的粗糙”能增加气流背压,让气流变得更像“温柔的春风”,而非“狂暴的飓风”。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并成功打印出直径达20厘米的涡轮机定子。从航空航天到电动汽车,再到能源领域,它的应用前景可能不可估量。
这群年轻的头脑,用一个“旋转”的巧思,真正撬动了高端制造业的未来。他们的导师都不敢相信,一个学生团队竟能在9个月内造出这种3D多金属同时打印机。
这项研究发表在《CIRP Annals》 (Volume 74, Issue 1, 2025, Pages 315-319)杂志上。
参考文献:
[1] Jedikovska, G. (2025, September 3). Swiss students build unique 3D printer that makes rocket parts faster, cheaper. Zenger News. [2] Bambach, M., & Tucker, M. R. (2025). Design and analyses of powder deposition, gas flow, and productivity for a rotar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system. CIRP Annals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74, 315-319.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