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发现新物理?欧洲最新不可能实验,或破解上帝粒子未解之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7 12:12 2

摘要:新的物理学可能即将被发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利用紧凑型μ子螺线管( CMS)实验,在一项曾被物理学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围堵”了赋予万物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有信心最终直接观测到希格斯玻色子到粲夸克的衰变,从而更完整地描绘出质

新的物理学可能即将被发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利用紧凑型μ子螺线管( CMS)实验,在一项曾被物理学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围堵”了赋予万物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有信心最终直接观测到希格斯玻色子到粲夸克的衰变,从而更完整地描绘出质量起源的物理图像!

搞不懂?没关系,今天我就来负责让你搞懂。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你我为什么有体重?为什么能真实地坐在这里刷手机,而不是像幽灵一样穿墙而过?这都要感谢一个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它像一位宇宙间的“质量赋予者”,通过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让它们变得沉重起来。

多年来,科学家已经确认,这位“赋予者”确实给了宇宙中最重的那些“王公贵族”——比如顶夸克和底夸克——应有的“分量”。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构成我们身体、构成你我、构成世间万物的那些“平民百姓”——比如更轻的粲夸克、上夸克和下夸克,它们的质量也是来自希格斯玻色子吗?

这就像我们知道国王会给大将军封赏,但不知道他会不会给看门的小兵发工资一样——而尴尬的是,我们自己,就是由这些“小兵”组成的。

为了解开这个终极未解之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开启了一场堪称“地狱难度”的追猎。

◆ 01 一场“不可能”的狩猎

科学家的目标,是寻找一个极其罕见的过程:一个希格斯玻色子在与一对顶夸克同时产生后,衰变为两个粲夸克 (ttH(H→cc))。

为什么说它“不可能”?

因为它太稀有了!

希格斯玻色子本身就难以产生,让它衰变成粲夸克的概率更是低得可怜,只有大约2.9%。这无异于在撒哈라沙漠里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子。

希格斯玻色子的“偏好”:它有超过一半的概率(蓝色)会衰变成底夸克,而衰变成粲夸克(黄色)的机会不到3%。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寻找如此困难。

它还太会伪装了!

夸克不会单独出现,它们会瞬间产生一束名为“喷注”的粒子流。而粲夸克,作为夸克家族的“中间分子”,它产生的喷注特征极其模糊,极易与其它夸克混淆,传统的识别方法根本无能为力。

背景噪音震耳欲聋!

在粒子对撞机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其它物理过程在发生,CMS探测到的信号看起来和我们的目标几乎一模一样,但数量却多出成千上万倍。

CMS探测器的‘洋葱’结构图。粒子从中心飞出,在穿越不同层面时留下独特的‘足迹’,就像一个高科技的指纹识别系统。这台超级‘相机’正是所有数据分析和AI算法的基础。

寻找这个信号,就像是在一场重金属摇滚音乐会现场,试图分辨出前排观众口袋里一枚硬币掉在地上的声音。

面对如此困境,常规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CMS实验的科学家们决定:打不过,就叫外援!

一次潜在的希格斯玻色子事件在CMS探测器中留下的“快照”。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训练AI从这样混乱的场景中,找到那个一闪而过的‘魅影’。

◆ 02 两位“AI大神”联手破局

这次搜索需要在分析技术上进行一次范式转换,CERN的研究员塞巴斯蒂安·武赫特尔(Sebastian Wuchterl)解释道。

他们请来的两位“外援”,正是当今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AI技术。

第一位大神:火眼金睛的“粒子侦探”——图神经网络(GNN)

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名为“ParticleNet”的图神经网络来识别粲喷注。它不像传统方法那样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能量,而是能看清喷注内部每一个粒子的位置、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联,就像一位顶级的侦探,能从最混乱的现场中发现最细微的线索。结果,它的识别性能比之前最好的方法提升了近一倍!

第二位大神:洞察全局的“逻辑大师”——Transformer网络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支撑着ChatGPT的那个Transformer架构。科学家们用它来分析整个碰撞事件的全貌。如果说ChatGPT是阅读和理解人类语言,那么这个AI就是阅读和理解粒子碰撞这本“宇宙天书” 。它能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并识别出“真信号”的独特“语法”和“逻辑”,将伪装的背景事件一一剔除。

AI的进化之力!新的ParticleNet算法(彩色条)在排除背景噪音方面的能力,比上一代算法(空心条)提升了近一倍,成为这次“不可能”任务的破局关键。

◆ 03 终极“围捕”与未来的宣言

那么,结果如何呢?

利用2016到2018年收集的数据,加上这两位AI大神的鼎力相助,CMS团队虽然还没有宣布“抓到了!”,但他们完成了一次更重要的事情:终极围捕。

他们为希格斯玻色子与粲夸克的相互作用强度,划下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最严格的红线。最新的结果显示,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最多不能超过标准模型理论预测的3倍。

这不算是抓到你了,而是你已无处可藏了!我们正在一步步压缩新物理可能存在的空间。

通过与之前的其它搜索结果相结合,新的限制比以往足足提升了约35%,这极大地收紧了标准模型可能“隐藏秘密”的范围。

科学的“天罗地网”:这张图展示了本次实验对希格斯-粲相互作用强度(横轴)的限制。结果表明,它的强度值(红色曲线)不太可能超过理论预测的3倍,极大地压缩了新物理理论可能存在的空间。

“我们的发现是重要的一步,”根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简·范德林登(Jan van der Linden)说。“随着LHC未来运行将带来更多数据,我们或许能直接洞察到希格斯玻色子与粲夸克的相互作用——这项几年前还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如今已曙光在前。”

从“不可能”到“近在咫尺”,CERN的科学家们用最前沿的AI技术,为我们揭示宇宙基本规律的征程,再次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的体重究竟如何而来,或许很快就会有终极答案了。

参考文献:

[1] Wuchterl, S. (2025, May 13). Search for H → cĉ via ttH production at CMS

[2] CERN. (2025, September 1). CERN Deploys Cutting-Edge AI in “Impossible” Hunt for Higgs Decay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