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时代变革的壮阔图景在光影中沉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人工操作到数字赋能,每一个生产场景都是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每一处工业景观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
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时代变革的壮阔图景在光影中沉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人工操作到数字赋能,每一个生产场景都是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每一处工业景观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
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冰冷的钢铁赋予温度,让机械的运转充满韵律。那些飞溅的焊花、精密的仪器、忙碌的身影,在快门声中凝结成永恒。这些影像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与机器对话的诗篇,是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让我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共同描绘中国工业的壮美图景。无论是记录重工业的磅礴气势,还是展现智能制造的精密之美,抑或是捕捉产业工人的专注瞬间,都是对"中国制造"最生动的诠释。期待您的作品,为这个伟大的工业时代留下珍贵的视觉档案。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
精选作品
▲ 《涂刷工》(组照)©程传泽(湖北十堰)
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拍摄于东风公司通用铸锻分公司涂刷车间,女职工在涂刷模具工作场景。
▲ 《新中国工业化的印记:中国工业博物馆》(组照)©丁钟鹏(黑龙江哈尔滨)
2025年拍摄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展现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光辉岁月,其中展馆一角造型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
▲ 《海天擎箭,中国航天的星海征程》©杜文军(天津)
2025年8月9日凌晨0:31分拍摄于日照海龙湾广场。凌晨0点31分,冲天火光撕裂黑夜,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如蛟龙破浪,在山东日照近海点火升空。此次发射采用一箭11星的方式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我为祖国献石油》(组照)©冯立兴(天津)
▲ 《筑桥者》©何幸福(浙江永康)
▲ 《风电安装》©蒋爱萍(甘肃天水)
▲ 《新质智造产线》(组照)©李美贞(广东广州)
2025年5月22日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云韬氢能研发和制造基地,智能制造产线。
▲ 《焊枪筑梦》©李勇(河北唐山)
▲ 《落日熔金里的工业遗存》©孙博育(河北沧州)
2025年6月20日拍摄于沧州市化肥厂遗存区。夕阳为沧州化肥厂工业遗址披上绚烂霞光,天空被染成粉紫与橘红交织的色彩。俯瞰之下,改造后的园区中,圆形广场与特色建筑在灯光初亮中勾勒出灵动轮廓,工业遗迹与现代设施相融,绿树环绕其间,昔日的工业重地如今焕发新生,成为兼具历史记忆与活力的城市休闲新地标。
▲ 《焊花映匠心》©陶国庆(安徽马鞍山)
▲ 《筑梦杭州湾》©陶雪平(浙江嘉兴)
2025年3、5、6、8月拍摄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在建的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通苏嘉甬铁路)工地。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长29.158千米是世界一第长跨海铁路大桥。千名大桥建设者克服复杂海洋环境“日夜兼程”推进大桥建设,目前大桥总体进度已过半,预计2027年底建成通车。相片记录了大桥建设的一个个片段,杭州湾上呈现了一道卧龙跨海的美丽风景。
▲ 《一丝不苟》©万仑(江西新余)
2020年6月拍摄于江西新余。表现电力检修工人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 《绘光者》©王林(湖南湘乡)
2025年8月23日拍摄于长沙,图片展现了一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场景。金属熔化时迸发出大量金色的火花,四溅的火花在深色背景中显得格外耀眼。
▲ 《时空对话》©王伟时(内蒙古呼和浩特)
2023年9月拍摄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山下是古老的长城山上是挺立的电力风机。云海茫茫若隐若现。古老长城与电力风机仿佛在进行时空对话。
▲ 《银线穿壑,赋能山河》©王宗超(重庆)
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境内的览山湖区域。从高空俯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境内的览山湖区域,哈密 - 重庆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如银色丝带,跨越层峦叠嶂、纹理独特的览山湖区域。该区域的大地似被岁月雕琢,沟壑纵横,呈现棕褐、灰蓝等丰富色调,输电塔矗立其间,在雄浑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人类能源输送工程的壮丽线条,尽显自然伟力与科技基建的交融之美 。
▲ 《工业焊匠》©谢福平(福建福州)
2024年10月13日摄于福建马尾造船厂。脚手架上,焊匠专注作业,焊花飞溅如金瀑飞泻。焊工高温下诠释工匠精神,为工业筑牢根基,传递建设者奋进底色。
▲ 《焊影穿穹》©许清超(吉林吉林)
2024年9月拍摄于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转型升级施工现场,一名焊工正在一处很粗的管线弯头外部焊接,微弱的弧光透过焊缝照亮了管线内部。
▲ 《旧铁船》©羊敏(海南海口)
2025年8月20日拍摄于海南海口一旧船厂,主体由拱形和排列规则的条状组成,而右上角方形的老船尾在光线的作用下成为画面的亮点,组成了多个几何图形,体现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历史。
▲ 《青砂欲火涅槃》©杨美玲(天津)
2022年拍摄于河北省蔚县青砂器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俗称砂锅,砂壶,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蔚县白河东村是青砂器的发源地,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皇宫里就用蔚县砂壶,砂锅为皇室煎熬中药和做饭用,五百多年的烧制工艺一直延续至今。王启杰青砂器始终坚持纯手工,把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没有华丽的外表,不为取宠,放弃尽可能的繁华,做最本真,最健康的器具,一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他们认为只有本真一点,原始一点,才能引导受众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才能把匠人之心,匠人之物作为非遗传承,传播,发扬光大。2013年蔚县青砂器被列入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
▲ 《晨曦》©张关春(浙江杭州)
2021年7月拍摄于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主体育场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组成一朵绽放的灵动莲花造型。19届杭州亚运会召开时提升杭州在国际知名度。
来源:中国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