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诞辰95周年纪念日。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他率领团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4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强优势三系籼型杂交水稻品种。他带领团队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95年取得成功,后又征战超级杂交稻,并不断超越,多次刷新大面积示范单产纪录水平。随后,他率团队开展第三代杂交水稻和耐盐碱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并取得进展。
袁隆平曾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三亩地产出利用现有杂交稻品种四亩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的工程)和“三一”工程(即通过应用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三分田年产粮食360公斤,来满足一个人全年的口粮的工程),推动超级杂交稻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袁隆平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独创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始终心怀一个“高产梦”,他认为“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永恒的主题”。他说,“人类能否战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再有一个和平环境,通过不断研究,取得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每年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2004年,袁隆平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1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等8人“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曾讲过习近平主席向他颁授“共和国勋章”时的一个细节。习近平主席问,水稻有什么进展?袁隆平答道,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还感叹说:“我接受‘共和国勋章’很激动。这个奖,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我得了很多奖,但这是国家最高荣誉。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要攀高峰。”他又说:“这枚‘共和国勋章’,好重好重。”
袁老说过的这些话
我的粮食梦助圆中国梦我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搞科研不能怕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科研。科研就像跳高,即使一次跳不过,也可以为下次积累经验。多让年轻人继续学习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这一点很重要。要创造环境使他们在学术上有建树、在科研上有成果,德才兼备,成长为学术领头人。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