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的惊天大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13:31 1

摘要:先说今天是2025年9月6号,易会满被官宣被查,其人是上个月底被带走的,据传在老家温州的哥哥也被带走了,于是去年就开始在金融圈和江浙官场甚至民间流传的故事再也瞒不住了。

易会满的名字取得不好,会满,满则溢,盈则亏,人生半满就好。

先说今天是2025年9月6号,易会满被官宣被查,其人是上个月底被带走的,据传在老家温州的哥哥也被带走了,于是去年就开始在金融圈和江浙官场甚至民间流传的故事再也瞒不住了。

大部分股民都认为易会满的问题出在证监会期间,狂发新股,导致A股不断失血,股民哀嚎遍野,然而像他这个级别的官员,若非天大的错误,不会最终还是没摆平的。

更何况发行新股对公司,对当地经济甚至对A股这个融资市来说没什么大惊小怪,至于发行公司在上市过程中,他的旧部及亲属有无寻租,日后可能会有一些说法,但这不是该案件的重点,只是情绪上,和广大投资者关联性上此处算是重点。

言归正传,先说说康得新和易会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以及朱永国实名举报易会满。

易会满与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关系本来不错。

但造化弄人,康得新因一大笔工行借款,实则资金出自中植系,据钟玉自己说开始不知道钱是中植系的,以为就是工行的,不过我觉得这个站不住脚。

总之当康得新快要崩盘前夜,钟玉他私自将公司股权资产抵押给了工行,确保了这笔借款的担保,同时损坏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也许是对易会满有个交代吧。

然而更戏剧的一幕又出现了,前脚抵押,后脚易会满调任证监会主席,他还派了自己工行老部下入主康得新。

易会满一上来就是查的康得新,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当时还有个康美药业,称为双康。

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内幕细节没人说的清楚,也许永远没有人知道,因为相比后面发生的事,这些不值一提。

但结局康得新退市,钟玉坐牢,只留下康得新的股民欲哭无泪,有人倾家荡产,有些现在还在群里控诉,没有放弃投诉。

接下来,大案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故事还要从浙江金融副省长朱从玖说起。

网上流传朱之所以死刑改无期,是因为他戴罪立功了,他开口说话之后:中金资本高层“集体失联”;

六大银行的浙江省分行行长,一个接一个被查:他们分别是中行、建行、农行、工行、浙商、杭州银行——省级行长,被一锅端。

从23年到25年,两年时间,这帮人不是主动投案,就是被带走调查,全军覆没。

这些浙江银行系统的大人物,曾是地方经济的“顶梁柱”,金融媒体上的“改革者”,大大小小金融论坛上的“座上宾”。可现在,他们的名字一一从官网撤下,办公室被封,微信群变灰。一锅端,是真的。而这一锅的火星,正是朱从玖点燃的。

他们不是谁“误入歧途”,而是站在高位,看见规则的漏洞后,主动跳了进去。这六人,不是彼此孤立。

他们都曾在朱从玖分管金融时期被提拔、支持、鼓励; 他们都享受过“银政协同”“审批简化”“平台运作”的政策便利; 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参与过“政银私募协作模型”的链条。

有知情人士说:“查他们,不是从银行查起,而是从朱从玖交代的那条线开始,一步一步拉。”最终的结果就是:地图上灰掉的不只是人名,更是浙江金融生态里,一整个运转多年的“灰色系统”

他们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贪了多少钱,而是把金融变成了他们个人的提款机,把规则变成了游戏,把平台变成了赌场。而筹码可能是像康得新这样的公司,或者像你我这样的投资者,一些企业主,一些中产。

说回朱从玖本人:

朱从玖,曾任证监会上交所总经理,后来在浙江担任副省长,分管金融近十年。

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直是“清醒、儒雅、有思想”:喜欢引经据典,讲话时常引用《孙子兵法》;主政浙江金融期间,还推动设立“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口号是“为金融强省打底”。

2023年他出事了。

官方通报的措辞并不复杂:受贿金额超过1个亿。

据说朱从玖为了保命,详细交代了自己在分管金融时期,与多家银行负责人、金融机构、平台公司的交集。

六大行长因此无一幸免。

而某位老同事调任中央某金融监管部门后,相关资源与项目仍有延续……他的家人也曾与某券商旗下机构有过合作。虽然没有点名,但与朱从玖同为“老工行体系”、又在2019年起执掌证监会的那位——身份已呼之欲出。

朱从玖的这个案子,涉及了:

六家银行在浙分行“一把手”;

某私募项目以“政府合作”为由获得巨额授信;

数个IPO项目审批存在“提前过会”的非正常流程;

更关键的,是指出了某位监管高层的子女,中金任职,曾在项目初期阶段“做过牵线工作”。

这些信息,都成为后续案件的触发点。朱从玖不是简单的“认罪减刑”,而是以“结构性说明”撬开了一个权力-金融-资源相互勾连的系统。

在那个系统里,有人一手批钱、一手收股权;

有人坐在会议桌上“指导资源对接”,桌下却早已安排好项目路径;

也有人坐镇监管之位,却默许亲属借“外部机构”打通通道。

这不是贪腐,这是“结构性寻租”。

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角色”在崩塌前,掀起的漩涡。

这个人正是易会满 ,他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贵族”。

出身浙江温州苍南,从一所名叫“浙江银行学校”的中专走出,34年里,从基层柜员一路做到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再成为正部级的证监会主席。

这是一个标准的逆袭故事。

但故事走到后来,却成了股民口中的“抽血机神话”。

2019年到2024年,A股共发了1906只新股,总募资额高达2.2万亿元,平均每天1.04只新股,包括双休和节假日,平均每天从市场抽血12亿元以上。

指数涨了,股民的钱却没了——这或许是易会满时代最真实的注脚。

他的任期内,有人说他推动了科创板、北交所注册制、改革制度建设。

可股民不关心制度,只关心账户。

他带来的,是密集的IPO洪流、新股“割韭菜”式上市、垃圾股套现退市、高频融资带来的“吸血效应”。

而与他“无缝对接”的,是一批通过“定增”“投行通道”“委外投资”获利的人——其中不少,正是他旧日工行体系的老同事。

2024年2月,他被免去证监会主席之职。民间散户都以为是股灾惹的祸,可是A股这么多年股灾还少吗?

2025年9月,时隔一年半载,才官宣落马。

而在这之间,江湖早有传闻,一些昔日友人知道,他下台不是因为股灾,更多是坑爹吧。

我们整理一下

——他的老搭档顾建纲,被查;

——他子女曾任职的机构,牵涉300亿委外项目;

——他曾力挺上市的某些企业,正在被“倒查财务造假”;

——与他一同出身“浙江银行学校”的地方银行高管,一个个被调查……

朱从玖点了一把火,烧的是一整片森林。 而那片森林里,恰恰有他的足迹最深。

在股民口中,他有个别号:“易所长”。

意思是——每天发新股,好像不是监管者,而是所长批车牌。

有人说他是金融改革的推进者; 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资本市场,却懂“放水与接盘逻辑”的官僚。

但无论哪种说法,在2025年秋天,都画上了句号。

他被查了,带着一段最疯狂的IPO历史,一段让数千万股民账户归零的时代,和一个再也无法修复的金融信誉口碑。

他从中专走到正部级,最终在散户的呐喊声中跌入深渊。

然而致命一击,绝非我们小散可以接触的到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到致命一击是什么了,

300亿委外投资案,才是揭开“易系通道”的秘密:顾建纲、中金资本、家族剪影

这是一笔金额高达300亿元的委外私募投资项目。

它诞生于资管新规发布前夜,落地迅速、流程神速, 所有通道几乎是“无阻畅通”,直到爆雷前夕,几乎没有人觉得它“不正常”。

直到2023年8月,工行原资管部总经理、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被查。

一切开始回卷重播。

【“工行系”的金融老兵】

顾建纲是典型的“易系”老将。

两人长期共事于工行,一度被视为“搭档型班子”。

他主持的工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一度突破3万亿, 被誉为“宇宙行的压舱石”,也正是他牵头操作了这笔300亿私募投资。

这笔投资的幕后机构之一,正是中金资本。

而据财新等媒体连续调查披露,最初的资源接洽方, 正是易会满在中金公司香港任职的儿子。

【链条怎么运转?】

据接近项目审计的人士透露:

项目起初由中金资本旗下某平台发起;

顾建纲提供融资资源通道,安排“定制私募通道”;

多家机构为该项目提供“关联背书”,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基金;

项目落地仅用时不到90天,甚至规避了当年4月起的新监管要求;

项目落地后,顾建纲之子顺利入职中金旗下基金部门。

这个通道,被业内人士称为:

“家族资源 × 机构牌照 × 通道资金 × 政策前夜”

而当2024年,该项目亏损严重,被地方审计点名时, 这张牌桌上每一个角色,都已悄然换位。

2025年夏,多家财经媒体接连曝出: 中金资本董事长丁玮、核心骨干安垣被“带走配合调查”。

知情人士表示:

“重点正是当年那批委外项目,涉及金额巨大,疑似利益输送。”

而追查过程中,多份资金流向指向当年曾参与审批、协调的老工行系统高管。

有位业内人士说得直接:

“顾建纲出事,是中金第一次动摇;易会满出事,是这张图谱全面坍塌。”

这一笔300亿项目,不是简单的投资失败。

它是银行、券商、监管、家族资源共同运作下的一场利益盛宴。

而当盛宴散场,有人已悄然退场,有人正被拷问,有人,正在等待。

如果说朱从玖只是前哨,风暴却还在酝酿,“六大行长”纷纷落马之后,很多人以为,这场浙江金融系统的大地震,已经接近尾声。但真正明白供词分量的人都知道:朱从玖不是终点,只是开场白。他的那份供词,如同一把钝刀,切开的是一整层掩盖已久的“金融灰幕”。

据接知情人士透露:“他提供的材料,覆盖银行、券商、金控平台、地方政府金融办,甚至中央金融监管高层的人事脉络。” 那不是交代,是“布局”; 那不是认罪,是“换命”; 那不是供词,是一张活的“金融系统权力地图”。

也就是说:朱从玖的落马,只是“浙江地表”的一次清洗。更深处的权力链条,还在震动中。

【中纪委的节奏,早就开始布局】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反腐”,到 2024年设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到银保监、央行系统一体化重构, 这一切,不是偶然。金融反腐的节奏早就排好了:清查地方法人行、城商行、省级分行高管;回溯地方金融办、政府平台的影子关系网;追踪委外投资、私募通道的反常资金流;锁定“系统设计者”与“资源协调者”的人脉与家族。朱从玖,只不过是第一张露出水面的“破冰旗子”。如果说朱从玖供出的,是“金融系统的黑名单”; 那么中纪委要清理的,是这张名单背后的“制度漏洞地图”。风暴不会止于一个副省长,也不会止于一批行长。

真正的大老虎,往往是那些——不露声色,却一锤定音;从不碰钱,却决定资金去向;从不发号施令,却掌握关键规则——的人。他们才是金融系统里最深的“沉水石”。而这场风暴,还没完。

终章:不会只是易会满倒了,而是一个灰色金融时代谢幕了。

如果说,朱从玖是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那么它砸倒的正部级大老虎易会满,以他为代表的不止是一批金融高官, 更是过去十余年里,那种“权力+金融+灰色资源”合谋的旧时代幻象。

那是一个“靠关系融资、靠人脉过会、靠圈子吃利”的时代; 也是一个“金融创新变形、监管失声、责任失位”的系统性错位时期。但它正在结束,新的金融秩序,正在重建。

【金融必须回到服务人民的立场】中央在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四个回归”——金融要回归本源、回归实体、回归专业、回归风险防控。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真正的方向纠偏。把信贷资源重新投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把监管重心从“审批过会”转向“合规治理与资金安全”;把金融干部从“太上皇”还原为“公共服务岗位”;把平台金融、隐性举债的灰箱打开,打通阳光化路径。从此以后,我们或许不会再看到:行长靠酒桌定贷款;分行靠风水改门朝;副省长用儿子牵线私募;项目批不批靠“陪酒”和“熟人”。

取而代之的,将是:更透明的信贷逻辑;更公开的项目监管;更严明的干部任用与审计制度;更聚焦民生与实体的金融资源配置。如果这场风暴,能让金融回归常识,回归人民, 那它就不是一场“清算”,而是一场真正的“重建”。这场革命没有硝烟,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它最终的受益者,尤其散户。

而这件事对我们眼下的慢牛多有裨益,只是那些年上市的一些质地差的江浙公司多留个心眼吧!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