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悬设亦应四时之礼制。春挂桃杏、夏悬荷莲、秋陈菊桂、冬张梅竹,古人以画为媒介感知节气流转,以画观天、以画喻德、以画祈愿,这不仅塑造了我们“观物取象”的宇宙认知、储育了我们“以艺载道”的文人精神,更构建了中国人“敬天惜物”的生命哲学,传递着“四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悬设亦应四时之礼制。春挂桃杏、夏悬荷莲、秋陈菊桂、冬张梅竹,古人以画为媒介感知节气流转,以画观天、以画喻德、以画祈愿,这不仅塑造了我们“观物取象”的宇宙认知、储育了我们“以艺载道”的文人精神,更构建了中国人“敬天惜物”的生命哲学,传递着“四时有序,万物有时”的古老智慧。
花非花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悬设亦应四时之礼制。春挂桃杏、夏悬荷莲、秋陈菊桂、冬张梅竹,古人以画为媒介感知节气流转,以画观天、以画喻德、以画祈愿,这不仅塑造了我们“观物取象”的宇宙认知、储育了我们“以艺载道”的文人精神,更构建了中国人“敬天惜物”的生命哲学,传递着“四时有序,万物有时”的古老智慧。
中国花鸟画更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肥渥厚土。上古先民观物候、辨土宜,以草木鸟兽为岁时之镜、耕织之书。故画家笔下花草的一枝一叶皆合阴阳互生之术、鸟兽的一羽一尾俱含“四时行焉”之礼。当西方静物画定格于刹那间的光影时,中国花鸟画正以二十四番花信风,书写着一部部生生不息的农耕史诗。花非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契约。
墨竹图轴,清,吴昌硕
纸本墨笔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后以字行,号俊卿等,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于书法、绘画、篆刻均有卓越成就。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他以金石书法笔意所作的大写意花卉,笔力老辣雄健,色彩浓艳,开创了重彩写意画的一代新风,对近现代花鸟画的影响极大。
浓墨画竹,笔力遒劲,笔墨浑厚饱满,笔势大开大合,佐以枯笔,增加了朴茂苍厚之感。此作正如题款所言“爵觚槃簋鼎彝钟,掩映清光竹一丛。种竹道人何处住,古田家在古防风”,在画中将金石气之气蕴于竹石之中。题款长行直下,参与画面构图,位置和布局聚气于中并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印章的朱红与浓墨产生强烈对比,带有画龙点睛的装饰性,起到稳定平衡、丰富画面的形式效果。印章“一月安东令”用秦篆结体,把“一”“月”二字合文处理,颇具匠心,此作无年款,但此印是作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所刻,故此作应是其56岁之后所作。
桃石图轴,清,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19年 76岁
“浓墨重彩”是吴昌硕写意绘画最为突出的色彩语言,此作桃树枝叶茂密,果实硕大,色彩以浓墨深红互为映衬,设色浓丽却不失古朴,这种鲜艳的设色之法影响了后来的陈师曾、齐白石等一众画家。此种画风十分贴合新兴市民阶层的艺术需求,吴氏能以俗世之物表达出雅俗融通的人生境界,化俗为雅,与他的学养和艺术造诣密切相关。
款识:“少卿老兄四十初度,又湖上新居落成,写此遥贺大喜。己未秋孟偶放张贵岩笔,安吉吴昌硕年七十有六”。“张贵岩”即张赐宁(1743-1818),字坤一,号桂岩,直隶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初游京师与罗聘齐名。
兰石图卷,清,吴昌硕、齐白石
纸本墨笔
1917年 74岁(吴昌硕)
此作布局惊险,气势雄壮。吴氏将书法艺术“重气尚势”的审美理念,恰到好处地应用到了绘画中。兰草茎叶遒劲,富有古茂雄壮的金石气。兰生于石,具蓬勃的生命韧性,寂于幽谷,不随俗流。创作此作时恰逢乱世,作者联想到的可能是身处乱世风雨飘零中仍努力自洁自珍、不流于俗的自己,是与托石抱幽的兰花所产生的精神共鸣。吴氏手卷形制的作品十分少见,此作甚为珍贵。
款署:“丁巳岁杪,朴尘仁兄属写,七十四叟吴昌硕”。
兰石图卷,清,吴昌硕、齐白石
纸本墨笔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借山翁等,湖南湘潭人。取法吴昌硕创立“红花绿叶派”大写意,设色浓艳高古,淋漓生动。
卷后为齐白石所绘兰草,吴氏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师承来源,将二人作品同裱颇有深意。
花果图册,清,陆恢
纸本设色
陆恢(1851-1920),原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狷盦、破佛盦主人等,江苏吴江(今苏州)人。少从师刘德六,后结识吴大澂,纵观吴之所藏,画艺大进。花卉、山水、人物各尽其妙。尝与金心兰诸人结画社。精书画鉴别。
图绘寿桃、海棠、枇杷、佛手及辣椒豆角等村野蔬果,设色鲜丽清新,笔墨松润活泼。作者以软毫挥笔染色于半生纸上,即利于物象形象的控制和塑造,又有益于发挥纸张色与墨的自然透叠和晕化,如“西瓜莲蓬”一页西瓜红壤、粉瓤、白瓤及青皮之间细腻、微妙的颜色渐变,协调、自然的冷暖色的调配等都得益于此。茄子、葡萄的水润通透,苦瓜成熟时鲜红欲滴的种子……一切都是活色生香,浑然天成,文雅中透着温情可人的人间烟火气。
款署:“仙手回春,明珠在握,恢题”“东陵逸韵,用张孟皋大意,廉夫”“苏晋长斋供佛殿,廉夫”等。
评:今天无论专业大家还是市井爱好,说起中国传统书画,都将浓淡、干湿、疏密、曲直......这些哲学意义的对立词组,作为其显著的艺术特点。其实,中国传统书画也有明显的同一性。就拿绘画来说,在一件作品中,“线型”、墨迹、颜色、造型、字画等大都倾向于协调统一。
自由是艺术的本质要求,从上古以来中国传统艺术家崇尚自由精神、传统艺术作品充满自由气息。但中国的传统艺术家在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却发现秩序有着强烈的美学意义!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花果图册
杂画图册,清,吴穀祥
纸本设色
吴穀祥(1848-1903),字秋农,号秋圃,浙江嘉兴人。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笔苍劲,设色清丽。曾于上海、北京鬻画,客居苏州,与顾子山、吴清卿等友善。
三开所绘都是寻常之物,看似信手拈来,但其实举重若轻,都是作者慧心所聚的灵感一现。“清香冷梅”一页梅花老枝虬曲,笔墨苍劲;
杂画图册
“雅石菖蒲”一页构图简练,笔墨秀润;
杂画图册
“煨芋煎茶”笔墨疏放,晕色清雅。芋头本是百姓家普通的吃食,但在禅宗中有“芋头禅”的说法,比喻清苦的修行生活,寓意禅家平常心即道的思想。以芋头入画,平淡中自有深意。
款署:“偶做六如居士笔秋农”“秋农戏涂并记”等。
风和闻马嘶图轴,清,倪田
纸本设色
光绪二十八年(1902)48岁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号璧月盒主,江苏扬州人,寓居上海。初学画于扬州名家王素(字小梅),进而习得华喦人物、花鸟画法,入沪后又研习任颐的绘画风神。善人物、仕女及古佛像,取境高逸,还以善画马著称。
画面自上而下,古树虬曲,枝干如铁,似在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一匹赭色骏马,侧首嘶鸣,鬃毛飞扬。马儿脚下,青草萋萋,顽石嶙峋,更添几分野趣。作者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马儿的矫健身姿,又以淡赭色渲染,凸显其体硕。古树的描绘,则更见功力,枝干苍劲,运笔如铁,将风中的动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亦可见任颐画风的影响。整幅作品构图疏朗,设色淡雅,自有一番清逸之气。
款署:“风和闻马嘶,光绪壬寅十一月邗上倪田墨耕”。作者时年48岁。
风和闻马嘶图轴(局部)
花鸟图册,清,沙馥
纸本设色
同治五年(1866)36岁
沙馥(1831-1906),字山春,号香溪渔隐,长州(今苏州)人。曾问业于任熊,后与任薰关系甚密。工人物、仕女、花鸟。人物受改琦、费丹旭影响,花鸟笔致妍秀,“吴门画派”文人性、年画世俗性特点兼而有之。
图绘蜻蜓、蝈蝈、蝴蝶、慈乌、翠鸟、蚂蚁及秋葵、海棠、辛夷、桃花、拒霜、狗尾草、牡丹等禽鸟花卉虫草。造型精准生动,设色清淡妍雅,笔法或工致纤秀、或洒脱超意,合二为一生发出一股清秀精妙之气。作者自题作于“丙寅”,时年36岁。此册属其早期精品之作,虽为早期却不失艺术水准,相较后期之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妙。图中白色花瓣所用铅粉因时间关系氧化泛铅变黑,实为一憾。
款署:“丙寅冬十一月,山春沙馥写”“仿瓯香馆设色,山春沙馥”等。作者时年36岁。
花鸟图册
花鸟图册
花鸟图册
拟陆叔平花卉扇面,清,江介
纸本设色
江介,生卒说法不一,以1767-1832更为可信,原名鉴,字石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善花卉、山水,工楷书,好收藏,精篆刻,与钱塘赵之琛抗手。初习画,工写人物,气格高古似陈洪绶,后弃去,专事花卉,从陈淳入手,而上窥宋、元,隽逸疎澹。
自题“拟陆叔平法作”,“陆叔平”乃明代画家陆治(1496-1576),字叔平,是“吴门画派”中较有新意的画家,清代后期一部分画家师法陆氏是当时画坛的一种潮流、现象。月季俊雅恬淡,桃花妩媚动人,点染润色风貌精致有陆氏神韵,同时又结合恽南田没骨法,风姿卓越中透着秀媚,可惜白色颜料日久氧化,稍失风韵。
款署:“古林尊兄属,石如江介”。
花卉图册,清,改琦
纸本设色
嘉庆十七年(1812)40岁
改琦(1773-1828年),字伯蕴,号七芗、玉壶外史等,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远祖为新疆回族人。擅绘人物、花卉,尤以工绘娴静雅丽的仕女画为时人称著。有《玉壶山房词选》传世。
此套册页皆是拟仿女性画家手笔,笔墨细秀,风格娟丽。不管是幽花异蕊、蒲石野卉还是竹树虫蝶,都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改氏以近乎与女性相媲美的细腻和敏感,捕捉着生活中的美好。拟仿的对象有管道昇、顾眉生、薛素素等,既有名门闺秀亦有烟尘女子,但作者摈弃凡俗陋识,皆欣赏有佳,等同视之。
款署:“玉壶山人”“壬申冬日七芗识”。作者时年40岁。
花卉图册
花卉图册
花卉图册
杂画册,清,改篑
纸本设色
咸丰元年(1851)
改篑,生卒年不详,字再芗,松江(今属上海)人。改琦子。精鉴赏,擅花卉,间作仕女,能承家学。
此册共八开,其中花卉题材六开,绘有海棠花、竹叶草、葡萄、沙果、枸杞子、菊花、腊梅、螃蟹等。海棠花设色明艳,妍丽中亦具疏秀之致;竹叶草意态潇洒,生意盎然;菊花、枸杞子虚灵松隽,清雅自在;葡萄晶莹剔透,明润欲滴,皆可见写生的痕迹。特别是芦苇、螃蟹,不仅没有荒寒之象,月色掩映下,螃蟹觅食、水草浮动,更具生活气息。整套册页呈现出秀润淡雅,自然闲静之感,有恽南田的情致,更有华嵒之生趣。自题临仿恽南田、徐崇嗣等各家笔法,整套册页确有南田遗韵,但临仿徐崇嗣之说只是托古之辞而已。
款署:“咸丰纪元早春为翼编尊兄方家两正。再芗弟改篑”。
来源:愙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