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国际幼儿园工作好些年了,还在中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幼儿园任教过。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孩子身体素质培养的方式差别很大。就说上海和赫尔辛基的幼儿园晨练吧。在上海的幼儿园,晨练时孩子们大多裹着厚厚的外套,在塑胶操场上跟着广播的节奏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而在赫尔辛基
我在国际幼儿园工作好些年了,还在中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幼儿园任教过。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孩子身体素质培养的方式差别很大。就说上海和赫尔辛基的幼儿园晨练吧。在上海的幼儿园,晨练时孩子们大多裹着厚厚的外套,在塑胶操场上跟着广播的节奏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而在赫尔辛基,哪怕是冰天雪地,孩子们也只穿单薄的运动服,在雪地里尽情奔跑、玩耍。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开始深入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体能培养的差异。
我对比过中日儿童的体质报告,发现日本孩子在一些项目上表现更出色。像50米跑、握力、跳远这些,日本孩子整体更厉害。这些数据上的差异,其实反映出背后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的不同。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影响着孩子体能的培养呢?
在文化方面,东亚和欧美的教育理念差别很大。东亚家长普遍过度保护孩子。我在国内幼儿园任教时,有个孩子在户外玩不小心摔了一跤,擦破点皮,家长就紧张得不得了,之后很长时间都不太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这样一来,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少了,体能发展自然受到影响。而欧美国家强调自主探索理念。我在芬兰任教时,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去森林,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里面探索,爬树、在泥地里打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北欧的自然教育理念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孩子们从小接触寒冷环境,身体慢慢适应,耐寒能力就变强了。美国社区体育文化发达,社区经常举办体育活动,孩子们从小受这种氛围影响,运动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既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各有利弊,那有没有办法能综合两者的优势呢?我觉得可以构建“安全防护 + 自主探索”的新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在操场上铺上软垫子,让孩子进行有风险的活动时佩戴护具。同时,鼓励孩子自主探索。我在设计课程时,会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像搭建小木屋,孩子们要搬运木材、攀爬,既能锻炼体能,又能培养自主能力。在这个模式下,孩子能在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探索精神。
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能培养差异和新模式后,家长们肯定想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我总结了“三要三不要”的跨文化养育技巧。一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别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就像欧美孩子,经常在户外自由活动,体能和适应能力都更强。二要鼓励孩子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别过度担心孩子受伤。比如让孩子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摔倒,但能锻炼平衡能力。三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别强迫孩子参加不喜欢的运动。如果孩子喜欢足球,就让他多踢,在喜欢的运动里孩子会更有锻炼的动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体能培养各有优劣,我们可以融合这些优势,给孩子创造更好的体能培养环境。
来源:暖暖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