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 | 2020-2025 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趋势前景分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00:23 1

摘要: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eVTOL等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eVTOL等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中国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研发与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低空飞行器钢材、复合材料等;中游为零部件及整机组装,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发动机、机体/车身、动力电池等,整机产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等;下游为基建及应用

上游分析

铝合金凭借自身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好、易加工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船舶、现代工业、建筑、电力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

钛合金

受航空等领域需求复苏的影响,中国钛加工材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共生产钛加工材15.91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半成品材产量为3.15万吨,成品材产量为12.75万吨。中国钛合金企业数量近千家,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具备规模化效应的大型企业较少,主要包括宝钛股份、西部超导、金天钛业、西部材料、五江集团等。

中国钛合金重点企业

企业名称企业简介宝钛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完善的钛材生产体系,主要产品为各种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板、带、箔、管、棒、线、锻件、铸件等加工材和各种金属复合材料产品。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同类型企业前列。西部超导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能级铝合金材料及相关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材丝主要研发生产基地;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大棒材、小棒材、丝材等,主要用于航空、船舶及兵器等。公司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大规格铸锭净化、均匀化控制和棒材丝均匀化控制,棒材丝批次稳定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市场对钛合金性能水平的需求金天钛业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产品为钛及钛合金棒材、锻坯及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兵器等领域。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端钛合金棒材、锻坯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西部材料为我国军用钛材核心供应商。公司是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形成了以钛产业为主业,覆盖多种金属及其制品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化工等领域。五江集团钛行业后起之秀,五江集团2013年开始布局钛及合金项目,2021年五江集团海绵钛产量2.6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海绵钛厂商。21年五江集团钛材产量突破2万吨,排名国内第二,且公司16吨海绵钛还原蒸馏炉,全球第一。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是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产能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00吨,新增产能15300吨,产能增速为12.73%。

中国碳纤维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化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江苏、浙江、上海)和珠三角(广东),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新疆、内蒙古等西部资源型省份加速布局。

长三角凭借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覆盖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全链条)和高端人才、政策支持(如苏州工业园区专项基金),聚焦风电叶片、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珠三角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比亚迪、小鹏)和资本活跃度,以轻量化、氢能储运装备为核心应用场景;东北地区依托石化资源(丙烯腈、乙烯)和政策倾斜,以吉林碳谷为代表的企业在全球原丝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50%),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原丝单价低于3万元/吨);西部则依托煤炭、电力等低价资源和政府规划(如内蒙古“十四五”产业规划),以原丝生产、碳化等初级加工为主,但下游延伸不足。整体形成东部“技术+应用”双轮驱动、东北把控原材料命脉、西部低成本扩张的差异化格局,未来需突破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协同及拓展应用场景。

中国碳纤维产业区域分布

地区产业特点竞争优势代表企业长三角地区技术密集型:覆盖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全链条,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下游应用集中:靠近风电叶片(如维斯塔斯合作)、航空航天(C919供应链)和新能源汽车集群。高端人才聚集,研发投入强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如苏州工业园区新材料专项基金。光威复材、中简科技、恒神股份、浙江宝泰、华丰新材料珠三角地区应用导向型:聚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比亚迪、小鹏)、氢能储运装备。市场贴近性:依托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下游需求旺盛(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3),资本活跃度高(多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产)。广汽碳纤维研究院、金发科技、恒力石化东北地区原材料优势:东北石化资源(丙烯腈、乙烯)丰富。原丝产能全球领先(吉林碳谷原丝市占率超50%),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原丝单价低于3万元/吨,国际约5万元/吨)吉林碳谷、吉林化纤、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飞集团旗下)新疆、内蒙古地区资源禀赋驱动: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新疆低电价优势明显)。初级加工为主:以原丝生产、碳化环节为主,向下游延伸不足。能源成本低(新疆工业电价约0.3元/度,东部约0.6元/度)特变电工、天山新材料

中游分析

传感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智能传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57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华工科技、歌尔股份等,其余市场参与者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

中国智能传感器重点企业

企业名称主要产品韦尔股份CMOS图像传感器、微型影像模组封装、硅基液晶投影显示等兆易创新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电容触控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传感器模组等华润微光电传感器、烟报传感器、MEMS传感器为主的智能传感器比亚迪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指纹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灿瑞科技光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歌尔股份电容式气压传感器、集成麦克风和气压的组合传感器等大立科技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等汉威科技气体、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高德红外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等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等瑞声科技MEMS麦克风等华工科技温度传感器等中航电测板式传感器、不锈钢传感器、合金钢传感器、微型传感器等森霸传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红外火焰传感器、红外气体传感器、红外非接触测温传感器等敏芯股份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MEMS力传感器等四方光电智能气体传感器等必创科技无线振动温度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等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来计算物体到目标表面的可变距离的传感器,其在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测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139.6亿元,较上年增长83.9%。

工业电机

电机是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核心,它驱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产生推力。随着工业电机在能效、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各领域对高效节能电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工业电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工业电机销售收入达到约4074.3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

电机作为无人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效率和应用效果,我国无人机电机重点企业包括通达动力、卧龙电驱、宗申动力等。

中国电机行业上市企业业务布局情况

公司简称产业链环节产业链环节业务占比(%)重点区域布局通达动力零部件供应88.55华东、华北、中南、境外凯中精密零部件供应89.62境内、境外华瑞股份零部件供应73.91华东、华南、境外神力股份零部件供应93.24境内、境外佳电股份电机制造85.03境内方正电机电机制造61.18境内大洋电机电机制造96.52境内、境外微光股份电机制造49.92境内、境外科力尔电机制造84.25境内、境外兆威机电电机制造93.6境内江苏雷利电机制造75.01境内、境外康平科技电机制造58.71%境外江南奕帆电机制造99.28境内、境外祥明智能电机制造50.49境内、境外华阳智能电机制造86.76境内湘电股份电机制造54.67境内卧龙电驱电机制造81.94中国、欧非区、美洲区迪贝电气电机制造93.23境内星德胜电机制造94.06境内八方股份电机制造75.7境内鸣志电器电机制造81.48境内、境外中电电机电机制造99.08境内

发动机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2024年中国发动机产量达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

锂电池

电池是无人机的能量来源,为电机和电调提供所需的电能,无人机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电池、镍氢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等。其中,锂电池因为有能量密度高和性能稳定等特点,成为大多数无人机的电池的首选。2024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超780GWh。

动力锂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TOP3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76.50%,TOP5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84.52%,TOP10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96.01%。其中,宁德时代市占率最高达45.08%,比亚迪市占率24.74%。

整机组装

2025年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各地积极探索、加快布局,我国低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展现出巨大潜力。

军用无人机

近年来,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形势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大幅提升,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安全问题、领土争端,装备无人机成为了以较低成本增强自身国防实力的有效手段,导致全球军用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大。2024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242.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65%。

民用无人机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409.2亿元,同比增长40%。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民用无人机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方向,消费级无人机面向普通消费者用于航拍、跟拍及专业机构用于影视创作。工业无人机进入较多也较成熟的领域是农业植保、地质勘探、巡检、测绘,运输等。2024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达 1508亿元,占比65.3%。

工业无人机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及其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达1134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54.70%,2024年中国工业无人机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508亿元。

我国正加快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工业无人机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行业基础设施”。随着政策开放与技术突破,工业无人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大疆创新以绝对优势领跑,纵横股份、极飞科技等其他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2025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重点企业

企业名称总部/区域核心优势/技术领域应用领域大疆DJI深圳飞控与云台技术全球领先,消费级与工业级主导航拍、测绘、巡检、农业植保纵横股份成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无人值守系统测绘、电力巡检、安防监控普宙科技武汉低空治理与全产业链研发,重载无人机智慧城市、森林消防、应急消防联合飞机深圳倾转旋翼技术,全产业链服务安防监控、重载运输、应急救援亿航智能广州eVTOL载人无人机,全球首张适航证城市空中交通(UAM)、物流运输科比特航空深圳全产业链自研,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电力巡检、油气管道监测、安防沃飞长空成都eVTOL电驱技术,吉利科技支持低空物流、载人出行、应急救援极飞科技广州农业植保无人机,AI自主飞行技术农业喷洒、精准播种、地理测绘氢航科技浙江氢燃料电池技术,绿色能源应用长续航巡检、环保监测重庆驼航重庆重载纵列双旋翼技术物资运输、应急救援、森林消防清航紫荆装备北京军工级飞控技术,低空消防无人机森林消防、边境巡逻、反恐侦察航景创新北京大型工业无人机,长航时任务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农业植保时代星光成都AI指控系统,车载式智能无人机应急通信、公共安全、灾后勘察四川腾盾成都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前沿技术探索物流运输、边境巡逻、气象监测天响创新北京轻量化复合翼无人机灾后勘察、地理测绘、环保监测观典防务北京反恐侦察与禁毒监测技术边境巡逻、公共安全、反恐行动致导科技北京高精度测绘无人机国土测绘、资源勘探、城市规划蜂巢航宇北京混动技术,长续航无人机电力巡检、通信恢复、农业植保道通智能深圳复合翼无人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安防巡检、测绘、应急响应复亚智能江苏全自动飞行系统,低空基础设施运营电力巡检、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星逻智能苏州无人机机库与云端AI软件能源巡检(光伏、风电)、智慧城市丰鸟无人机重庆顺丰旗下,大型无人运输机物流运输、紧急物资投送迅蚁科技杭州物流自主飞行技术医疗物资配送、农村物流、城市快递傲势科技成都复合翼无人机,吉利科技支持国土测绘、电力巡线、环境保护云圣智能北京全自动巡检系统,AI图像分析油气管道监测、城市安防、电力巡检拓攻机器人上海农业植保飞控系统,物流无人机农业喷洒、物流运输、电力巡检极目机器人苏州双目视觉感知技术,精准农业应用农业植保、果园监测、精准施药万丰钻石浙江轻型运动飞机与无人机结合边境巡逻、航拍摄影、应急救援

eVTOL

eVTOL作为低空经济最为新兴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将会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受到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以及eVTOL商业化进程提速的影响,中国eVTOL市场快速扩大。2023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32亿元。

中国eVTOL企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亿航智能、沃飞长空、沃兰特航空、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差异化(倾转旋翼/复合翼)和场景深耕(载人/物流)抢占市场先机。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依托区域航空产业链和资本优势,中国eVTOL企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上海、合肥)和珠三角(广州、深圳)。

中国eVTOL重点企业布局情况

企业名称技术路线代表机型核心优势应用场景亿航智能多旋翼型EH216-S(载人)全球首个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企业(2023年10月)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峰飞航空复合翼型V2000EM(货运)全球首款吨级eVTOL货运机型,垂直起降续航250公里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沃飞长空倾转旋翼型AE200(载人)背靠吉利集团,整合汽车供应链资源城市空中交通小鹏汇天复合翼型X3-F(载人)依托小鹏汽车智能化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个人出行、城市交通沃兰特航空倾转旋翼型ve25(载人/货运)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切换载人/货运模式,与商飞合作开发轻量化复合材料机身城市空中交通、中短途物流御风未来复合翼型M1(载人/货运)采用氢燃料电池+锂电混合动力,续航提升至400公里中长途物流、应急救援上海峰飞多旋翼型V50(货运)专注于中小型无人机货运,成本控制能力强物流配送零重力飞机工业倾转旋翼+矢量推进ZG-ONE(载人)中科院技术团队支持,研发高安全冗余飞控系统城市交通、应急救援

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中国低空经济市场呈现“民企主导细分市场、国企把控基础设施”的格局。短期内,大疆、极飞等企业在垂直领域保持领先,中长期看,亿航、峰飞等eVTOL企业若能在适航认证和商业化落地中突破,或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核心力量。以下是中国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分析,涵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用航空、航空物流、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

下游分析

应用领域分析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等。其中,地理测绘、农林植保占比较高,分别达29.27%、24.85%,巡检、安防监控占比分别为14.17%、10.21%。

业务飞行占比情况

目前低空经济下游飞行量中执照培训占比最多,达63%。农林和工业航空占比22%,消费类和公务航空分别占比9%和6%。

来源:正商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