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我常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困扰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明天要做的事,总觉得事情堆成山却不知从哪下手。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晒出的成就,心里更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原地踏步,被世界甩在了身后。哪怕没有紧急的事,也总感觉有什么坏事要发生,整个人坐立不安。后
最近我常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困扰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明天要做的事,总觉得事情堆成山却不知从哪下手。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晒出的成就,心里更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原地踏步,被世界甩在了身后。哪怕没有紧急的事,也总感觉有什么坏事要发生,整个人坐立不安。后来我决定不再逃避,报名了一门关于情绪管理的微课,开始认真面对这份焦虑。
我渐渐明白,焦虑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其实是一种提醒,就像身体累了会酸痛一样,心累了就会焦虑。它不是病,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反应。真正让我困扰的,并不是眼前的工作或生活,而是我对未来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所产生的恐惧。比如担心项目做不好会被批评,害怕面试失败就找不到工作,甚至忧虑年纪大了会被淘汰。这些都不是现实,而是我在脑海里一遍遍上演的“灾难片”。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试图压抑或赶走焦虑,而是学会去“翻译”它。当我感到心慌时,我会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把模糊的感受写下来,变成具体的担忧,比如“我怕汇报时忘词”“我怕领导不满意我的方案”,说出来之后,那种压迫感竟然减轻了许多。我还用了ABC疗法来分析:事情本身(A)无法改变,但我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B),从而影响情绪和行为(C)。当我不再认定“老板没回消息就是对我有意见”,而是想“他可能正忙”,我的心就踏实多了。
我也写了自己的“情绪简历”,回顾过去让我特别紧张的几件事,发现很多焦虑都源于早年的经历。原来我不是天生容易慌,而是曾经的经历留下了印记。知道了这一点,我反而释怀了。为了缓解当下的情绪,我每天做三分钟注意力练习,先觉察自己的状态,再专注呼吸,最后把注意力拉回到周围的真实环境中。这个简单的动作,真的能让混乱的思绪安静下来。
我还发现,运动是缓解焦虑的好方法,尤其是全神贯注地动起来,比如跳绳、爬楼梯或者做拉伸,让身体有新鲜感,大脑也会跟着放松。当我感到无助时,也不再只说“我好焦虑”,而是明确告诉朋友我需要什么,比如“你能听我说十分钟吗?”或者“你能帮我模拟一下面试吗?”这样的请求更容易得到回应,也让我更快走出低谷。
我终于意识到,真正消耗我的,往往不是焦虑本身,而是我对自己“竟然会焦虑”的责备。其实,允许自己有点慌,反而能更快冷静下来。很多所谓的“大问题”,拆开一看,不过是自己虚构出来的“伪命题”。年龄、成就、比较……这些都不该成为束缚我的枷锁。只要踏踏实实去做该做的事,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药。
现在我不再把焦虑当成敌人,它更像是一个提醒我关注内心的信号灯。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一次了解自己的机会。我学会了不躲、不钻牛角尖、不空想,而是用清晰的思考和具体的行动去回应。生活总有起伏,但我知道,只要一步步走下去,就能稳稳地走好自己的路。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