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武汉大学可算是因为一件看似不大的事儿,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到底咋回事呢?原来是武大开学典礼现场部分座椅的标签设计,惹得网友们议论纷纷,这事儿还一度冲上了热搜,到底这座椅标签有啥特别之处,能引发这么大争议呢?咱一起来唠唠。
最近,武汉大学可算是因为一件看似不大的事儿,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到底咋回事呢?原来是武大开学典礼现场部分座椅的标签设计,惹得网友们议论纷纷,这事儿还一度冲上了热搜,到底这座椅标签有啥特别之处,能引发这么大争议呢?咱一起来唠唠。
话说 9 月 5 日,武汉大学在卓尔体育馆举行 2025 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这场开学典礼那可是备受瞩目,毕竟是众多研究生新生开启学术生涯新篇章的重要时刻。为了让现场 7000 余名本科生和 9000 余名研究生在看台上能拼出 “2025” 字样和红色爱心造型,工作人员也是煞费苦心,在座椅上贴了不同颜色标签来引导大家就座。这初衷本是好的,可谁能想到,部分白色座椅椅背正中央粘贴的红色圆形标签,却成了争议的导火索。
从现场流传出的照片能看到,那一排排白色座椅上,红色圆形标签格外显眼。这一画面迅速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网友们的反应也是相当激烈。不少网友表示,这白色座椅搭配红色圆形标签的视觉效果,咋看咋像日本国旗,让人心里十分不舒服。这言论一出来,立马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质疑声不断发酵。要知道,这事儿发生的时间节点也比较特殊,刚刚过去的 9 月 3 日,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大家对与那段历史相关的敏感元素都格外在意。再加上 “九一八” 纪念日也日益临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武大开学典礼上出现这样的座椅标签设计,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还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细节,有现场照片显示,国旗竟然被随意丢弃在地上,这一幕更是让网友们怒火中烧。而且,当有人用 AI 识别现场座椅图案时,系统居然也将其误判为日本国旗,这一系列细节叠加在一起,直接让舆论热度直线上升。网友们纷纷吐槽:“这么多图案可以选,为啥非要用这么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图形呢?武汉大学作为一所重点大学,开学典礼本应是传承文化的庄重场合,怎么能老是出现这类争议问题呢?”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很快发布了情况说明。原来,为了引导师生按设计的造型图案准确入场就座,工作团队在部分白色座椅和蓝色座椅靠背上,用了红色、黄色等不同颜色,以及圆形、五角星形等不同形状的标签进行分类标识。他们表示,此前这个标识系统已经沿用多年,并且一直都没有收到过相关反馈。但这次,部分白色座椅靠背上所贴的红色圆形标签,确实引发了误读,校方对此深表歉意,还承诺今后会更加注重工作细节,提高工作的严谨性。
不过,校方的这个回应,并没有完全平息网友们的争议,大家对此也是各执一词。多数网友对校方的解释并不买账,觉得作为知名高校,在举办如此重要活动的时候,不应该出现这种容易引发公众不适的设计疏漏。有网友尖锐地指出:“红色圆形标签完全可以换成其他颜色或样式,这是连小学生都能想到的事儿,很难相信这是无心之失,感觉更像是故意为之。” 还有网友针对发布说明的部门提出质疑:“落款是‘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这样的部门本应该对细节和社会观感更加敏锐,怎么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呢?实在是和部门名称不相符啊。”
从一位专业美工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从设计逻辑到实际操作都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圆形不干胶在裁切时最浪费材料,贴在光滑座椅表面后,揭下来不仅麻烦,还容易留下残胶。如果只是为了区分方队、引导新生入座,完全可以选择数字、英文字母,或是三角形、方形等其他几何图形,既清晰又便捷,还能避免材料浪费和后续清理难题。就算非要用圆形,也有更好的设计方式,比如把圆对折一半贴在椅子下方,既具设计感,又方便后期揭掉,可偏偏选择了最显眼也最麻烦的全圆贴在椅面正中央,实在令人费解。
这场武大座椅标签风波,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失误,但实际上却反映出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高校在举办大型活动时,不仅仅要考虑活动的功能性,更要充分兼顾社会观感和历史记忆,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公众情感产生影响,一个小小的标签,却可能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这值得所有高校去反思。希望武汉大学能够以此为契机,真正落实承诺,加强对各类活动策划的审核,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敏感性和责任意识,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毕竟,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神圣殿堂,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不负社会的期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环境。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