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猫爪草还能卖1100元,今年65元都没人要;前两年60元的防风,现在11元就能拿货。”最近跑产地,不少药农吐槽,手里的药材越放越不值钱,甚至有人亏了种植成本。
“去年猫爪草还能卖1100元,今年65元都没人要;前两年60元的防风,现在11元就能拿货。”最近跑产地,不少药农吐槽,手里的药材越放越不值钱,甚至有人亏了种植成本。
其实不只是这两种,最近半年,猫爪草、防风、知母等10种中药材价格集体大跌,跌幅最低的也超60%。这不是偶然,而是中药材市场“高价刺激扩种—产能过剩—价格崩盘”的老循环。
一、跌幅超90%:猫爪草,从“千元神药”摔成“平价草”
猫爪草的行情,是最近几年最“刺激”的——2022年之前还在58元的低价,2023年涨到500元,2024年冲800元,2025年产新前直接破了1000元,成了药农眼里的“摇钱树”。
高价怎么来的?前几年种植面积少,市场缺货。但高价留不住,2024年药农疯了一样扩种,新种面积比往年多了不止一倍。2025年产新后,货堆得像小山,价格从1100元直接跌到65元,跌幅超90%。
现在的处境很明确:价格再跌的空间不大,但市场上的货还没消化完。想等涨价?短期根本没动力,手里有货的药农,别抱太高期待。
二、跌幅近82%:防风,一年生长周期“加速”崩盘
河北秧播防风的跌幅,比猫爪草稍小,但更能体现“短周期品种”的风险。
2021年防风才14元,2023年3月最高到60元,三年涨了3倍多。但防风有个特点:种一年就能收。高价一出来,药农马上跟着扩种,2023年10月价格就开始跌,2024年在20元上下晃,2025年直接跌到11元。
核心问题在哪?就算现在价格低,只要比种玉米、小麦赚得多,还有药农会种。短期想回升很难,除非出现极端天气导致减产,但这种概率太低。
三、跌幅超80%:知母、生地,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知母(安徽长片):2021年从10元涨到21元,2023年冲到49元的历史新高。高价时不少商家囤了货,想着再涨一波。但药农也没闲着,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价格跌到30元,年底又跌到14元。2025年更糟,市场存货太多,8月份直接跌到9元。
现在手里有知母库存的商家,别想着等涨价清货,能及时出手就别拖,库存消化完还得一段时间。
生地(三四五级):2022年还能卖50元,2025年8月跌到9.5元,跌幅也超80%。原因和知母类似:连续三年高价,药农扩种太猛,产能过剩。
但生地比知母更“棘手”——它可能需要四五年的低价期,才能让药农愿意减少种植。现在想抄底生地?太早了,库存和新货还没消化完。
四、跌幅超70%:白芷、泽泻,收益比农作物高,扩种停不下来
白芷(安徽统货):2023年因为减产,价格冲到37元。高价刺激下,2024年春耕时种植面积翻了番,市场一看货要多,价格就开始跌,2025年跌到8元。
现在的关键是:8元的白芷,收益还是比种水稻、棉花高。药农没理由减少种植,短期供应充足的局面改不了,价格想大涨几乎不可能。
泽泻:2021年最高44元,现在跌到12.5元,跌幅超71%。泽泻种起来快,9月栽、12月底就能收,2021-2022年高价时,药农种了很多,2023-2024年库存一直没清完。2024年种植虽有减少,但架不住前期库存多,价格还是涨不起来。
接下来泽泻可能会在12-15元之间晃,想涨价得等库存和新货都少了才行。
五、跌幅超67%:牛蒡子、怀牛膝、川芎,短周期+扩种=饱和
牛蒡子:2023年8月涨到42元的历史高价,之后一路跌,2024年到18元,2025年维持在13元。原因很简单:高价让药农扩种,2025年新货一上市,市场直接饱和。
怀牛膝(平条):2022年40元,2025年跌到13元。它生长周期短,内蒙药农连续三年看到高价,纷纷扩种,现在市场上的货太多。虽然跌不动了,但想回升也难,手里有货的只能慢慢卖。
川芎:2021年涨到45元的天价,之后逐年跌,2025年到15元。2022-2023年高价时,药农大面积种植,2024年价格下滑,但种植热情没减,2025年产量还是高。现在货源充足,涨价压力很大。
六、跌幅超60%:黄芩,高价“劝退”需求,跌得更狠
黄芩是“高价伤需求”的典型:2024年个子价46元、饮片75元,不少药厂觉得太贵,调整了配方,需求少了一大块。
同时,黄芩的生长周期差异大:山西产的要两年半,甘肃、河北的不到一年。高价刺激下,短周期的黄芩扩种很快,2025年产新后,个子价跌到18元,饮片25元。
现在黄芩的问题是“货多+需求少”,2025年采挖面积还大,库存也重,短期想回升很难。
如果手里有这些药材,或者想了解其他品种,也可以在评论区说,咱们一起分析。
来源:中药材圈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