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探秘中药标本馆,这堂中医药启蒙课“有料有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7 06:08 4

摘要:“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为什么三七叫三七?”……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从汕头市药品检验所中药标本馆中传出。9月6日,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南方报业小记者团队开展中医药体验“开学第一课”,30名南方小记者走进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药标本馆粤东分馆(汕头市药品检

“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为什么三七叫三七?”……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从汕头市药品检验所中药标本馆中传出。9月6日,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南方报业小记者团队开展中医药体验“开学第一课”,30名南方小记者走进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药标本馆粤东分馆(汕头市药品检验所),走近传统中医药,在体验中学习药品安全知识。

“你好!南方小记者!”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小记者们,中药标本都有哪几种?”带着疑问,小记者们在汕头市药检所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馆内珍藏的千余份中药标本。从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到生药标本和固化标本,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认识了常见的中药混淆品种,了解市面常见的滇枣仁冒充酸枣仁、平贝母冒充川贝母等情况。“川贝母的特征是‘怀中抱月’,它的大小瓣高度一致且紧紧抱合,平贝母则是‘怀中抱牙签’,中间的小瓣非常细瘦。”讲解员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小记者们在笑声中掌握了鉴别技巧,小记者们感叹:“原来中药材也有‘李鬼’呢!”

认识冬虫夏草。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夏桑菊是夏枯草、桑叶和菊花,我们一起来找到它们!”随着讲解员的口令,小记者们一起寻找它们在标本馆里的位置,不忘在笔记中记下常用中药材用药安全知识。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还亲手将薄荷、紫苏叶、广藿香、丁香、陈皮、艾叶等六味药材按比例配伍,配制成具有驱蚊功效的中药香囊,主动防蚊叮咬,做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防工作。

制作中药香囊。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在孩子们的心灵种下药品安全的种子,在体验中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南方小记者林芯彤说,“冬虫夏草让我印象最深刻,原来它既是虫又是草!”小记者卢芯璐则表示,动物和植物在生命结束后不会完全消散于自然,它们被制成标本后开始了崭新的旅程,这让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触摸中药标本。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据悉,此次体验活动是汕头市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系列40余场活动之一。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学习了中医药知识,还通过南方+客户端直播(点击查看直播回顾:南方报业小记者走进汕头药检所,解锁中医药文化密码),让更多观众在线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系列药品安全宣传活动,推动药品安全知识普及,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采写:南方+记者 彭深 蔡沚彦

摄影:南方+记者 谢嘉龙

运营:游伟钊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