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杨兰兰竟然敢不给澳方提供个人信息?有钱可以无视规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7 19:01 1

摘要:7月27日凌晨,富家女杨兰兰(Lanlan Yang),开着价值150万澳元(约合720万人民币)的蒂芙尼蓝劳斯莱斯,在悉尼市玫瑰湾(Rose Bay)涉嫌酒驾逆行,迎头撞上一辆奔驰MPV,将奔驰车司机普拉萨拉斯(George Plassaras)撞成残疾人。

7月27日凌晨,富家女杨兰兰(Lanlan Yang),开着价值150万澳元(约合720万人民币)的蒂芙尼蓝劳斯莱斯,在悉尼市玫瑰湾(Rose Bay)涉嫌酒驾逆行,迎头撞上一辆奔驰MPV,将奔驰车司机普拉萨拉斯(George Plassaras)撞成残疾人。

事发后,警方最初指控她“因不当行为导致他人受伤”和“拒绝或未能接受酒测”,并公布其酒测结果呈阳性。

更离谱的是——她连自己的个人信息都不愿提供!

你没看错,不是忘了带身份证,是直接拒交

在法治社会,这操作堪比在银行门口喊“我不需要密码”,还指望能取走一亿现金。

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杨兰兰的更多信息逐渐浮出水面。她驾驶的这辆 2025 款劳斯莱斯库里南 SUV,零售价超过 100 万澳元(约合 467 万元人民币),可谓价值不菲。媒体还发现,她居住在悉尼东区沃拉拉地方政府区的一套顶层公寓,名下另有一辆白色劳斯莱斯敞篷车。出现在警局时,她身着香奈儿套装、鞋子及 Miu Miu 渔夫帽,总价约 5000 澳元,全身散发着奢华的气息。

然而,与她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兰兰的个人信息却如同迷雾一般难以捉摸。在社交媒体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网络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但杨兰兰却仿佛是一个 “隐身人”。查不到她的社交媒体账号,没有任何职业记录,公开行踪更是无从谈起,她的巨额财富来源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好奇心,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年轻的华裔女子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背景?

案件发生后,杨兰兰很快被保释,这一消息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火药桶。最初,网络上流传着她 “几分钟内缴纳 7000 万澳元保释金” 的传言,这一数字令人咋舌,不少人质疑澳洲司法系统是否存在 “有钱就能摆平一切” 的乱象。

但随后,澳洲警方及时出面辟谣,澄清杨兰兰的保释金实际上为零。她之所以能够获得保释,是因为符合警方的保释条件。她需要遵守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包括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8 时至晚上 8 时期间,须向玫瑰湾警察局报到一次;将护照上交,并不得申请新护照;夜间(晚 9 时至早 6 时)不得离开住所;禁止驾驶车辆等。

尽管警方已经作出解释,但网络上的争议并未就此平息。一些人认为,杨兰兰能够轻松获得保释,与她的神秘背景和财富脱不了干系。他们指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面临如此严重的交通肇事指控时,很难想象能够如此顺利地获得保释。而另一些人则表示,应该相信澳洲的司法体系,保释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基于对嫌疑人逃跑风险和再犯可能性的评估,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对杨兰兰进行指责。

当地时间 8 月 15 日上午,备受瞩目的 “杨兰兰” 交通肇事案在澳大利亚悉尼唐宁中心地方法院首次提审。这一天,法庭外聚集了约百名当地华人,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一事件的进展。然而,由于法庭座位有限,仅少数人得以入内旁听。

杨兰兰并未亲自到庭,而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短暂出庭。视频中的她身着黑色西装外套,佩戴同色系帽子,显得十分低调。此次庭审全程仅约 10 分钟,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社区与司法部媒体官员阿尔伯特・马丁内斯提供的官方庭审记录显示,杨兰兰面临两项正式指控:一是因不当行为驾驶机动车造成身体伤害(T1 级别罪行);二是拒绝或未能接受呼气酒精分析(首次违法)。

在庭上,杨兰兰的律师表示,目前无法对指控作出认罪或不认罪的答辩。代理副庭长同意将案件延期至 9 月 26 日再审,并批准了杨兰兰律师为其申请的下一次出庭的豁免权。

根据新南威尔士州相关法规,“因不当行为造成身体伤害” 属于严重刑事指控,最高可判处七年监禁;而 “拒绝或未能接受呼气酒精分析” 则可能被推定为酒驾成立,其处罚包括吊销驾照、罚款以及监禁。未来,法庭将综合事故现场证据、酒精检测结果、受害者陈述及医学鉴定等多方面因素,作出最终裁决。

这起悉尼豪车撞车案,从一开始就引发了网络上的轩然大波。各种未经证实的传言漫天飞舞,有人说她拥有万亿存款,有人猜测她的家庭从事着垄断性的生意,甚至还有人将此事与社保问题联系起来,声称 “普通人交一辈子社保,不如富二代撞一次车”。这些夸张的言论,在网络的传播下迅速扩散,让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

但实际上,很多谣言都是毫无根据的。杨兰兰的保释金被传得离谱,她的财富来源也被肆意猜测。

最吓人的是,全世界媒体都挖不出杨兰兰的底!连她是不是学生、是不是澳洲居民都不知道。

这年头,最可怕的不是炫富,而是富到可以完全无视被看见的规则

杨兰兰不是个案,她是一种现象——当财富足够庞大,人就可以从社会系统中“注销”,只留下一个名字,一段车祸,和无数人午夜梦回时的“细思极恐”。

所以,别光顾着吃瓜。真正该问的不是“她是谁”,而是:我们的世界,还能容忍多少个“查无此人”的杨兰兰?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