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让斯大林都敬重不已的苏军元帅,曾被其称作“灵魂清澈之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18:26 1

摘要:他性格坚韧内敛且从不阿谀奉承,但却是苏军参谋总长华西列夫斯基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更被图哈切夫斯基盛赞为苏军高层中最具清澈灵魂的正派之人。他是极少数能够以平等而尊重的姿态与斯大林坦诚对话的人,总能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和数据屡次说服苏联最高领袖,甚至能让斯大林罕见地

他性格坚韧内敛且从不阿谀奉承,但却是苏军参谋总长华西列夫斯基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更被图哈切夫斯基盛赞为苏军高层中最具清澈灵魂的正派之人。他是极少数能够以平等而尊重的姿态与斯大林坦诚对话的人,总能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和数据屡次说服苏联最高领袖,甚至能让斯大林罕见地对他以敬词相称。由他所亲自撰写的《军队的大脑》一书,不仅系统地奠定了苏联总参谋部的职能与地位,更成为一代代苏军总参军官的必读教材,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苏联红军中的“最强大脑”。挑战用两年半时间讲完300位二战历史人物,今天要说的是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

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

在二战苏联红军将星璀璨的序列之中,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等名字因直面德军的钢铁洪流而广为人知。但还有一位元帅级别的将领,他虽未直接在阵前指挥部队与德军展开正面厮杀,但却以其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在苏军最高司令部的幕后,为苏联红军这艘庞大的战争巨轮执掌航向。而这位能让斯大林罕见地前往办公室门口亲自迎接的将领,正是苏联红军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

能让斯大林都敬重的苏军元帅

沙波什尼科夫于1882年10月出生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仓库经理,而母亲则是一名学校教师。在这样理性与务实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青年时代的沙波什尼科夫并未想过参军入伍,他在克拉斯诺菲姆斯克和彼尔姆的工业学校完成学业后,选择前往别列别伊的一家葡萄酒仓库任职。然而日复一日的琐碎事务并不能满足这位年轻人的雄心壮志,他梦想着更加宽广的人生道路。

年轻时期的沙波什尼科夫

1901年,沙波什尼科夫自愿进入莫斯科步兵学校进行学习,并于两年后以少尉军官的军衔毕业,也就此正式开启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事实上,早在二战爆发的许多年前,沙波什尼科夫的同僚们就已预言他将在未来拥有不可限量的前途,他的性格和外表都与沙俄时期著名的传奇将领斯克别列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当其他军官在军营中喝酒打牌时,沙波什尼科夫却永远在阅读书籍和研究战事,也正是这份专注与勤奋,为他日后成为苏军参谋总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战期间参军入伍的沙波什尼科夫

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波什尼科夫陆续在西南战线、西北战线和北方战线参与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并凭借深厚的军事素养与沉着果断的指挥风格得以稳步晋升,从沙俄第十二军副官到独立混合哥萨克旅参谋,再到第十军代理参谋长。每一次职务变动,都是对他战场能力的直接认可。而当战争结束时,他已晋升至上校军衔,并因深得军心而被士兵委员会推举为高加索掷弹兵师师长。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沙波什尼科夫于次年自愿加入红军,并在国内战争期间展露锋芒,先后在高加索与西方战线担任核心指挥职务,多次主导重要战役的策划工作,更于1919年10月亲自拟定了对白军邓尼金部的关键反攻计划,为红军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俄国内战时期的白军领袖邓尼金

20世纪20至30年代,他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莫斯科军区司令和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并于1937年晋升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而他的著作《军队的大脑》则成为了一代代苏联军官必读的军事指南,甚至同时赢得了斯大林的高度认可。而他的深谋远虑则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便已有展现,随着德军取得西欧战役的巨大胜利,沙波什尼科夫清醒地认识到苏德之间的正面交锋已不可避免。他领导总参谋部详细制定了国防计划和动员方案,并正确地判断出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轴线。然而,由于高层的战略误判和苏军自身的准备不足,他的许多正确建议并未被完全采纳,这直接导致了战争初期苏军遭受的重大损失。

苏德战场初期苏军损失惨重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前线部队全线溃败,指挥系统也完全陷入混乱,沙波什尼科夫临危受命,以惊人的冷静和效率迅速恢复了总参谋部的运转。他亲自指导西方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顽强阻击德军一个月之久,虽然最终失守,但严重迟滞了德军向莫斯科的推进,为后方组建预备队赢得了宝贵时间。除此之外,沙波什尼科夫还是莫斯科保卫战总体战略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他从全国各处,包括远东地区,精心策划并调动了大量预备队驰援莫斯科前线。

苏军士兵正在构筑防线

他还指导构建了莫扎伊斯克防线等多层防御阵地,为朱可夫等前线指挥官的顽强抵抗筑牢了根基。当德军历经数月苦战,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沙波什尼科夫与朱可夫一道策划了1941年12月5日的大反攻,一举将德军击退100-200公里,彻底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沙波什尼科夫在总参谋部的运筹帷幄,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终胜利便无从谈起。

苏军士兵正在步行穿过莫斯科前往前线

然而,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沙波什尼科夫的肺结核病情在莫斯科会战后不久便急剧恶化。1942年5月,他不得不辞去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在卸任前夕,他大力举荐了他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将军接任他的职务。事实证明,这是无比正确的选择。华西列夫斯基完美地继承了他的战略思想和指挥风格,并在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沙波什尼科夫用一次精准的人事举荐完成了苏军总参事业的承前启后。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一直担任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的院长,继续为红军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级指挥人才。然而遗憾的是,1945年3月26日,也就是距离苏联赢得对德作战仅剩 44 天之时,沙波什尼科夫却因长期积劳与旧疾缠身而溘然长逝。在124门礼炮的24轮齐射下,沙波什尼科夫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墓地。回望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一生,他的贡献深深刻印在苏军每一次重大胜利的战略蓝图之上,他以学者的智慧、政治家的坚韧和军人的忠诚,在苏联最危险的时刻,撑起了红军的脊梁。他不仅是“苏军的大脑”,更以其高尚的人格,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来源:经典照片鉴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