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华为Mate XTs三折叠屏手机发布:麒麟芯片回归背后的四年跋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20:32 1

摘要:深圳发布会现场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余承东手中缓缓展开的设备上。当三折叠屏如同画卷般伸展至8英寸时,观众席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但真正的震撼来自余承东随后宣布的消息:"麒麟芯片,正式回归。"这一刻,距离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已过去整整四年零三个月。

深圳发布会现场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余承东手中缓缓展开的设备上。当三折叠屏如同画卷般伸展至8英寸时,观众席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但真正的震撼来自余承东随后宣布的消息:"麒麟芯片,正式回归。"这一刻,距离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已过去整整四年零三个月。

2019年那个春天,华为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那封"备胎转正"的内部信还历历在目。四年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一跌出前五,5G芯片断供导致旗舰机只能用4G版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华为工程师告诉记者,最困难时,团队连获取最新版EDA软件授权都面临阻碍。

新发布的Mate XTs非凡大师背后,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场静默突围。三折叠屏不仅意味着机械结构的革新(铰链专利显示其采用三级齿轮联动结构),更考验着屏幕柔性、耐磨性和整机散热能力。京东方研发人员透露,为这款屏幕开发的柔性纳米微晶玻璃材质,使耐摔性能提升至普通柔性屏的3倍。

真正突破在于那颗代号"麒麟9010"的芯片。虽然华为未公开代工厂信息,但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李兴通过拆解发现,该芯片采用14nm工艺的增强版N+2技术,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和异构计算架构,在AI算力上较前代提升200%。"这可能是目前14nm工艺条件下最优的性能调度方案。"李兴在研报中写道。

突围不止于设计。在深圳宝安区的华为实验室内,记者看到全长28米的芯片产线验证平台。这里模拟着从光刻、蚀刻到封测的全流程,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与上海微电子、中微半导体等国产设备商的联合攻关,28nm工艺产线的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2%。

变化正在产业链上发生。为华为提供封装材料的苏州科韵新材料,去年研发投入增加300%;生产光刻胶的宁波博威材料则新建了三条产线。"华为把验证标准开放给我们,这是用市场换生态。"科韵研发总监张薇表示。这种协同效应正在显现:长江存储的128层NAND闪存已用于华为平板,而豪威科技的CMOS传感器也首次进入Mate系列旗舰机。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与国际顶尖的5nm工艺相比,14nm芯片在晶体管密度和能效上仍有差距。但华为似乎已在布局下一代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华为近两年申请了27项碳基芯片相关专利,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是硅基材料的10倍。

发布会结束后,余承东在专访中提到一个细节:有位花粉寄来一台屏幕碎裂的Mate40 Pro,纸条上写着"等麒麟回来再换新机"。"这种期待不是压力,而是动力。"他说。

此刻的华为园区内,那座著名的"芭蕾脚"雕塑依然矗立。缠着绷带的脚掌与光洁的足尖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诉说着这四年的故事:伤痕是突围的勋章,而舞步从未停止。

来源:深远见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