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是假的!我20年的心血啊!”一位山东藏家望着满屋的“古董”,瘫坐在地。经专家鉴定,他耗资上千万收藏的数百件瓷器中,90%都是赝品,仅有一对粉彩瓷瓶被建议当作“现代工艺品”低价处理。
“全是假的!我20年的心血啊!”一位山东藏家望着满屋的“古董”,瘫坐在地。经专家鉴定,他耗资上千万收藏的数百件瓷器中,90%都是赝品,仅有一对粉彩瓷瓶被建议当作“现代工艺品”低价处理。
这可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正在古玩圈上演的真实惨剧。从普通百姓到资深专家,无人能幸免!
一、惊天骗局:900万买来一屋子假货
上海80多岁的李阿姨,退休后迷上收藏。文玩商人王某摸准她的心理,12年间用“高仿做旧”的伎俩,骗走她900万元养老钱!警方清点时都震惊了:上千件“瓷器”“玉石”堆满屋子,竟没一件真品!
更魔幻的是,有些骗子居然开着直播、打着“文化讲堂”的旗号,专门围猎老年人。先送免费礼品获取信任,再吹嘘“收藏品升值神话”,最后卷款跑路。太原警方刚端掉一个团伙,他们用这套话术骗了老人上千万!
二、专家“内鬼”:24亿估价背后的黑幕
你以为找专家就靠谱?错!商人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请来五位文博界泰斗。专家们收了高额鉴定费,大笔一挥竟开出24亿元估价!银行信以为真,结果损失近6亿。
另一出更绝:藏家朱云带着家传的《嵩阳汉柏图》上鉴宝节目,专家刘岩一口咬定是赝品,转身却自己花17万买下。一年后,这幅“假画”在拍卖行拍出8736万天价!专家变“戏精”,藏家哭晕在厕所。
三、造假升级:论文成了造假指南?
现在的古玩造假,早不是小作坊水平了。山东博物馆专家透露:“我们发表的鉴定论文,反而成了造假者的技术手册!”造假团队里甚至有化学博士,专攻科技检测漏洞。X光?热释光测年?对不起,人家都能破解!
更可怕的是心理战。上海小林被“古玩商人”忽悠,赊账700万买下“寿山石”“清代玉玺”。对方编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等发现上当,骗子早没影了。
四、出路在哪?这三招能保命!
戒贪!戒贪!戒贪!古玩市场大多是赝品。山东省博专家直言:“外行止损最好的办法就是别买!”别信“祖传宝贝”“急用钱贱卖”的鬼话。
科技+传统双保险,北京大学考古团队倡导:既要学传统“眼学”,也要用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上海正在推广公益鉴定,但名额抢手,藏家曾吐槽:“现在没哪个机构能让所有人都服气。”
认准权威渠道,国家文物局已着手建设“国家文物鉴定体系”,21个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将逐步开放民间鉴定。国外也有样本,比如新加坡某机构采用“信誉+保真+包退”模式,赢得高端藏家认可。
写在最后,古玩圈最大的坑,不是技术多高明,而是人心太贪婪。正如老藏家所言:“水再深,也深不过人心。”收藏的本质是文化,不是赌博,兜里的钱,比捡漏的梦更实在!
来源:盘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