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伦汇,汇英伦,从地产到投资,从教育到移民,一个无国界的网络分享平台。 关于英伦,你想知道的,你需要知道的,汇聚于此。
英伦大叔
2025年09月08日 01:30英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英伦汇 ,作者英伦汇
英伦汇.
英伦汇,汇英伦,从地产到投资,从教育到移民,一个无国界的网络分享平台。 关于英伦,你想知道的,你需要知道的,汇聚于此。
英国媒体近日报道,自工党上台以来,英国经济再次陷入最艰难的时刻。
因为工党不善管理和提振经济,就像50年前那样,即1976年的英镑危机,英国需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借钱,最终可能还需要保守党上台让英国走出经济困境。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如其他工业化国家。
到了70年代中期,在OPEC(Organis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禁运前后,全球出现了一次经济衰退,导致英国GDP下降。
所谓OPEC石油禁运,也叫第一次石油危机,也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当时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最初的目标国家是加拿大、日本、荷兰、英国和美国,随后禁运扩大到葡萄牙、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和南非。禁运持续了将近一年,到1974年3月结束。
禁运期间,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了近300%,从每桶3美元升至近12美元,许多国家的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了许多短期和长期影响,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英国当时还面临着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因为它的制成品出口面临更多竞争,而且英国消费者开始进口更多的外国产品。
70年代通货膨胀也飙升,1974年通货膨胀率为16.7%,1975年为25%,1976年为16.9%。
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叠加,导致了一个滞胀时期。
所谓滞胀,也叫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经济停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持续升高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经济增长乏力。
加上当时英国脱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英镑在1976年贬值了大约16%。
布雷顿是美国一个小镇,四周被森林覆盖,老美在那里召集人们开了个会,确定了美元体系,英文叫Bretton Woods system,中文叫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至1973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货币制度。
就在1976年英镑危机之时,当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英国提议削减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和提高利率。这些政策在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还一直延续。
1
英国财政预算短缺500亿英镑就要破产?
那么当下英国媒体就报道说,现在的英国缺钱缺到像1976年的英镑危机。
真有那么严重吗?当然没有了。都是反对工党执政的英国媒体制造出来的焦虑。
那么,现在的英国究竟缺多少钱?
媒体报道说,财政大臣里夫斯将于11月26日发布的财政预算,将会短缺500亿英镑,约合4797亿人民币,相当于许家印2万亿债务的1/4。
但就这点钱,如今把工党政府搞得焦头烂额。主要因为借贷成本太高,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英国又没有来钱的地方,就给外界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英国政府会随时倒下,即所谓国家破产。
借贷成本太高是指,英国政府借贷成本已跃升至近27年来的高点。英国《卫报》报道,8月26日,英国3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至5.62%,也是30年期国债利率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借贷利率高了,让英国政府债务利息支付达到1112亿英镑,即政府每支出12英镑中,就有1英镑的债务利息。
在野的英国保守党领袖巴德诺赫(Kemi Badenoch)指责,政府借款成本的激增正是工党“经济管理不善的结果”。
报道还称,财政大臣里夫斯的秋季预算将有500亿英镑的财政短缺,外界普遍预计,里夫斯将在预算中再次搞加税政策,以弥补这一赤字。
也就因为这500亿英镑的财政赤字,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的报道称,预测显示,英国公共财政缺口将达到500亿英镑,随着政府借贷成本飙升,30年期债券收益率攀升至5.5%以上,高于美国和希腊的水平,也超过了前首相特拉斯推出“迷你预算案”那一混乱时期的水平。
与此同时,外界纷纷传出英国国家要破产。
2
只要政府能还上利息,所谓债务危机都是瞎嚷嚷
国家破产是个什么概念?
对个人或企业来说,大多数破产属于资不抵债,借的钱超过你的全部家当,还不起了,就会破产。
但对国家来说,破产属于资不抵息。
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是花的比挣的多,也几乎每个国家都会向金融机构借钱,但政府作为权力单位,完全可以对债务无限展期,形成事实上的永续债。
只有一种情况会暴雷——那就是连利息都还不起了。
那么,英国政府会不会连利息都还不起了?就目前情况看,英国政府的债务只存在危机,离破产还很远。
根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的数据,目前,英国的债务占GDP比率达到96.3%,在发达国家中排第五高。
这也正好说明,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都是靠巨额债务维持运作的,而且美国的债务危机已经不是喊了一年两年的事了,但其实,只要政府能够按时还上利息,所谓的债务危机都是瞎嚷嚷。
2024年,工党上台后,英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95.90%,比2020年保守党在位时的96.6%还是低了0.7%。
英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自1948年至2023年平均为70.31%,1948年达到210.70%的历史最高点,1990年达到21.60%的历史最低点。
如果说1948年,英国政府没有破产,那么现在距离破产还远着呢。
3
英国经济走入困境,也有保守党埋下的雷
是什么造成今天英国的经济困局?
第一,上世纪80年代后,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英国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实体产业大量转移到海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从1990年的16.7%下滑到2019年的8.59%,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这意味着英国不可能通过制造业出口来缓解通货膨胀。
第二,疫情结束后,美国全球放水,英国通货膨胀率直接干到11%。
打击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银行加息。但是一加息,英国政府债务的利息也上来了,这相当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是不加息呢?又眼睁睁看着通货膨胀一天比一天高,老百姓日子苦。
英国工党作为偏左翼政党,是最照顾老百姓的,尤其是弱势群体。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7月份,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主张通过削减50亿英镑的福利开支实现财政平衡,但遭到自己所在的工党议员的反对,认为里夫斯推动从社会最弱势群体身上节省数十亿英镑的做法过于残酷,甚至连首相斯塔默也没有支持她,让她在接受议员质问时,现场情绪失控,疑似流下眼泪,随后在其姐姐、工党主席Ellie Reeves陪同下匆忙离开议会大厅。
最后当然就是英国的军事上的决策。
此外,加上疫情过后,全球经济衰退,老川在世界范围内疯狂征税,抑制贸易发展,在东西方大搞脱钩断链,英国经济自然受伤严重,可以说,英国经济走到今天,不是工党一党造成的,前面也有保守党埋下的雷。
4
英国富人真的在大规模外迁吗?
最近,瑞士银行的预测引发了媒体关注:到 2028 年,英国百万富翁的数量可能会从目前的 306 万降至 254 万,似乎暗示着大批富人正在或将要离开英国。
乍一看,这个数字令人担忧,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夸张。
首先,即使按照预测,每年大约 9,000 到 16,500 名富人离开英国,这也仅占百万富翁总数的不到 1%。而且,英国目前拥有超过 700,000 栋价值百万英镑以上的房屋,真正离开的富人只是冰山一角。
换句话说,这些外迁者很可能是最富有的一部分,但总体而言,对英国百万富翁人口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外,有证据显示高税收并没有迫使大多数富人逃离。压力团体“爱国百万富翁”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富人对英国现状感到满意,甚至愿意缴纳更多税款。
财富税在普通民众中也相当受欢迎。对于伦敦的超级富豪而言,这座城市不仅资金充裕、房产丰富,更被视为全球无与伦比的投资胜地。许多人宁愿留在这里,也愿意遵守现行税收制度。
当然,少部分人仍在游说,希望为富人创造更有利的税收环境。这些人通常收入来源于企业销售、股票、资产或奢侈品交易,而相关行业——金融、房地产和奢侈品市场——也有动力宣传“财富外流”的说法,以维持话题热度和行业利益。
综上所述,尽管部分百万富翁可能选择迁出,但绝大多数仍留在英国。所谓“财富外流潮”更多是媒体和利益集团的放大镜效应,而非真实的全民现象。
5
上半年英国经济增速在七国集团中位居前列
总结下来,英国政府不会破产。
第一,会有IMF的贷款支持。
第二,工党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还没有达到保守党在2020年创下的高值,既然保守党政府没破产,大概率工党政府也不会。
第三,就算在经济困难期,政府对弱势群体依然给予保护,并没有撤销50亿英镑的福利开支。
第四,全球经济都不好,各国都在征税,削减政府开支,并不是英国一家这样搞。
那些疯传英国国家破产的说辞,不过是夸大其词,有心之人的阳谋而已,何况2025年第二季度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只有0.3%,但加上第一季度0.7%的增长,英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在七国集团中位居前列了。
七国集团中其他国家不破产,那么请放心,英国也不会破产。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