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中国烟的评价如何?网友:发完一次后,我不敢在楼下抽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17:24 1

摘要:”——莫斯科机场候机厅,一个俄罗斯大叔盯着红塔山盒子两眼放光,直接把刚拆封的半包顺走。

“兄弟,你抽的这是啥?

味道像烤栗子!

”——莫斯科机场候机厅,一个俄罗斯大叔盯着红塔山盒子两眼放光,直接把刚拆封的半包顺走。

这场景,不少出过国的烟民都撞见过。

中华、玉溪、红塔山,揣兜里当土特产,结果成了社交硬通货。

先说口感。

东南亚的老哥普遍认玉溪,烟气柔得像奶茶,不呛喉咙;可到了德国,一口下去就有人皱眉:“太甜,像在抽蛋糕。

”甜腻感来自中式烤烟工艺,跟欧美那种冲嗓子的弗吉尼亚完全是两条赛道。

包装更离谱。

中华那条红配金,被意大利留学生拿去当书签,理由是“喜庆得像过年”。

有人把空盒攒了一抽屉,拍照发Ins,配文:Chinese luxury for 3 euros。

价格才是大杀器。

巴黎一包万宝路8欧,中华机场免税店3.5欧,穷学生当场囤十条。

不过便宜也惹麻烦,海关小哥盯着申报单:“兄弟,你是打算在柏林开烟铺?

文化差异最尴尬。

国内饭局递烟等于握手,老外却像接炸弹。

悉尼一位华人请同事抽玉溪,对方边摆手边后退:“我戒了,谢谢。

”空气瞬间凝固,直到他补一句:“这盒子我留着当纪念。

”才勉强救场。

健康警告越来越响。

TikTok上有人直播拆中华,弹幕一半问味道,一半劝戒烟。

中国烟草公司也怂了,开始推低焦油版本,包装印上英文小字:Less tar, same ritual.

说到底,中国烟像辣条——爱的人半夜翻墙买,不爱的人闻味就逃。

可只要机场免税店还摆着那抹红,故事就停不下来。

来源:多才多艺饺子l3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