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认知偏差:一方面,人类大脑天生具有负面偏见,更容易关注和记住负面、危险或令人恼火的信息,使得愚蠢行为和言论更容易被注意到。另一方面,达克效应导致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从而自信地发表错误言论。此外,幸存者偏差使得在信息和舆
今早看到,今日头条小编问起类似这个话题。思考后,我认为现在社会中愚蠢和无知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偏差:一方面,人类大脑天生具有负面偏见,更容易关注和记住负面、危险或令人恼火的信息,使得愚蠢行为和言论更容易被注意到。另一方面,达克效应导致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从而自信地发表错误言论。此外,幸存者偏差使得在信息和舆论场中,极端、反智、煽动性的声音更容易获得传播和关注,形成“沉默的螺旋”,给人一种“蠢人遍地”的错觉。
二是信息环境巨变:现代社会信息过载,人们每天被海量的信息轰炸,其中充斥着大量谣言、伪科学和片面观点,普通人难以一一核实真伪,容易被误导。同时,社交媒体和推荐算法形成的算法茧房与回音壁效应,会不断推送人们感兴趣和认同的内容,将人们包裹在一个过滤泡泡里,导致观点被不断重复和强化,当看到不同观点时,就可能觉得对方愚蠢。此外,过去发表观点需要通过专业媒体,有一定筛选门槛,而现在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即时发布任何内容,大量未经思考、缺乏依据的言论得以公开传播,使得“愚蠢”的表现被无限放大。
三是社会与教育因素:在某些领域,社会风气更鼓励“快速成功”“吸引流量”,而不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的思考,能言善辩、善于包装可能比真才实学更容易获得关注和回报,这变相鼓励了一种浮夸和浅薄的风气。另外,社会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可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但在其他领域则完全是门外汉,这在其专业领域外会显得“很蠢”。
四是认知惰性:愚蠢更多是认知惰性的产物,人们明知旧观念早已过时,却懒得更新,清楚问题有更好的解法,却困于“向来如此”的惯性,把固执当坚守,用偏见遮耳目,最终在自我封闭中,让智慧的微光彻底熄灭。
五是教育体制缺陷 :标准化教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愚蠢,它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相似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一些人无法发展出高级的、理性的逻辑思维。
来源:Zh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