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3次!52岁男子确诊肾衰竭,妻子痛哭:劝了多次都不听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04:37 2

摘要:老梁不是个例。他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典型病人”:自以为身体扛得住,实则一步步把肾推向崩溃。慢性肾衰竭,它不是突然爆发,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你不在意的生活细节里,一点点埋下伏笔。

52岁,不年轻,但也不是非得走到医院病床的年纪。

可老梁的肾,提前“退休”了。确诊那天,他还穿着工地上的反光衣,一脸不耐烦地对医生说:“我就是尿有点少,怎么就肾衰了?”

他妻子站在旁边,眼泪一滴滴往下掉:“我劝了他多少次,别老喝那个补的汤、别老吃那么咸……一句都不听。”

老梁不是个例。他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典型病人”:自以为身体扛得住,实则一步步把肾推向崩溃。慢性肾衰竭,它不是突然爆发,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你不在意的生活细节里,一点点埋下伏笔。

肾,不会喊疼。它坏起来,连声招呼都不打。

尿少、乏力、眼皮浮肿、早晨起床脚踝肿、晚上泡泡尿——这些信号,很多人都当成“小毛病”。等到真正发现有问题时,肾脏功能可能已经损失超过75%。这是临床上常说的“肾脏沉默期”,等你听见它“喊救命”时,往往为时已晚。

老梁就是这样。他每天三顿咸菜拌饭、外卖就啤酒、补汤天天炖,尤其是那个“补肾汤”,他信得比医生还深。但没人告诉他,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肾简直是慢性毒药。

肾脏的任务,是过滤血液,把身体不要的废物排出去。就像一台全天候的“下水道净化器”。你吃进去的东西、喝进去的汤、吞下去的药,最后都要它来“收拾残局”。高蛋白、高盐、高嘌呤的饮食,会让肾脏像堵住了的排水口,越冲越堵,最后彻底瘫痪。

中山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病的总体患病率已经达到10.8%,而其中超过九成的患者在早期毫无自觉。你没感觉,不代表它没坏。

最让人后悔的,是那些被误解的“补”。

老梁特别信“以形补形”的说法。腰酸了,就吃腰子;累了,就炖骨髓汤;听说“黑色入肾”,就天天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打成粉。这些所谓的“补”,对已经劳累的肾脏来说,是沉重负担。

尤其是那种民间流传的“补肾泡酒”:鹿茸、海马、蛇蜕、枸杞、黄精……泡上一大坛,早晚一小杯。一查肝功能、肌酐值,全线飘红。有时候,不是药不毒,而是你肾已经扛不住。

还有人说:“我一天喝好多水,怎么会肾衰?”这个问题我们在诊室听过无数遍。

喝水,并不能“冲掉”肾病。如果你已经肾功能下降,喝水过多反而会引起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急性肺水肿。真正关键的,是你身体能不能把水“排出去”。而不是你“灌”进去多少。

我们见过太多“被误导的好意”,尤其是家属。

有个病人,老婆天天炖汤,什么鲍鱼、甲鱼、排骨、鸽子轮番上。她哭着说:“我就是想把他身体养回来。”可医生只能摇头:“你这是让他肾负担更重。”慢性肾病患者在代谢蛋白质方面本就吃力,这时候不节制地进补,等于火上浇油。

肾病,不光是吃出来的。

还有一类人,靠药吃出问题。止痛药、感冒药、保健品、降压药、降糖药……只要是长期服用、没有定期监测的,都可能成为“隐形杀手”。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像布洛芬、双氯芬酸,很多人把它当成“万能止疼药”,头疼吃、腰疼吃、来月经也吃。用得频了、剂量大了,对肾脏的损伤是直接性的,就像给肾“断水断粮”。

还有一种最容易被忽视的:降压药乱停

有位60岁的阿姨,血压控制得不错,就自己把药停了,说“最近没头晕”。结果半年后查出尿蛋白3+,肌酐飙升。高血压是导致肾病的第二大元凶,长期高压状态下,肾小球像被高压水枪冲刷,时间久了就“破了”。

有研究指出:65%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被确诊前5年就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只是没人告诉他们,肾病正在悄悄靠近。

如果说肾是沉默的,那“尿”就是它的留言条。

尿泡沫多、不容易散,是蛋白尿的信号,说明血里的蛋白漏了出来。

尿液颜色深、味道重,是代谢废物堆积的表现,就像“过度工作”的下水道。

尿量突然减少,尤其是早上起床后没尿意,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滑的警报。

这些信号,千万别当成“喝水少”“上火”。不是你水喝少了,是肾开始撑不住了。那什么时候该查肾功能?

不是等生病才查,而是你一旦有以下三类人群身份,就该每年一次:

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中有肾病患者。查什么?两样最基本的:血肌酐、尿常规

肌酐值高,说明肾的过滤网出了问题;尿常规中的蛋白、潜血,是最早期的报警器。别等到脸肿、腿肿、尿不出来了,才追着医生问:“我这还能治吗?”

那天老梁住院后,他终于开始配合治疗了。每天少盐少油,饮食控制得比谁都严。他老婆说:“现在连泡面都不敢看一眼了。”可医生知道,肾功能一旦衰竭,无法逆转,只能靠透析或换肾维持。就像你家下水道彻底堵了,清洗、疏通都不管用,只能换管子。

肾病不是绝症,但它怕的,是无知和忽视。最怕那种“我年轻、我能扛、我不慌”的心态。你以为它不会找你,实际上它正在找你路上。

如果你已经40岁以上,平常口味重、爱吃肉、经常喝酒、用药随意、血压血糖不稳,那就别再迷信“补一补就好”。该查的查,该控的控,该戒的戒。你对身体的每一次妥协,它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位老病人说的话我一直记得:“医生,我这辈子最错的决定,就是拿命对抗医生的建议。”

可惜,有些错误,没机会再改第二次。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我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4):269-273.
[2]李建华,王颖.非甾体抗炎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12):1641-1645.
[3]高峰,刘强.中国成人高血压肾损害的现状及防控对策[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15-519.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