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哎哟喂,这下可真是“祸从口出”了!岳云鹏一句“鸡有点硬”,评论区直接炸成爆米花机,网友怒喷“德不配位”,连节目官微都吓得关评论!谁能想到,一档厨艺综艺里淘汰个选手,竟演变成南北口味大战?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口鸡到底该不该“背锅”!
祸从口出啊!岳云鹏怕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在节目里淘汰了全红婵的哥哥,竟成了“众矢之的”,两广网友集体炸锅
哎哟喂,这下可真是“祸从口出”了!岳云鹏一句“鸡有点硬”,评论区直接炸成爆米花机,网友怒喷“德不配位”,连节目官微都吓得关评论!谁能想到,一档厨艺综艺里淘汰个选手,竟演变成南北口味大战?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口鸡到底该不该“背锅”!
全进华这个人啊,真是把“实在”俩字刻在脑门上了。一个湛江农村的流动席厨师,穿着洗到发白的旧工装,操着浓重雷州口音,愣是被节目组塞进光鲜亮丽的综艺舞台。要说没蹭妹妹全红婵的光,谁信啊?可人家压根没想搞噱头,上台就认死理——必须用养足半年的走地鸡,必须按老祖宗传下的法子做白切鸡,连蘸料都得是老家土法调的。这哪是来比赛的?分明是扛着整个湛江饮食文化的招牌来打仗的!
可节目组要的是什么?是冲突!是话题!是“冠军哥哥逆袭”的剧本!全进华偏不接招,愣是把综艺现场变成农村宴席后厨。你瞧他蒸鸡时那个认真劲儿,额头汗珠子啪嗒啪嗒掉,仿佛手里端着的不是参赛菜,是妹妹全红婵夺冠回来嚷着要吃的那碗家乡味。这画面本来多感人啊,可惜评委们压根不买账,第一口下去就皱眉头,活像吃了酸柠檬——你们说说,把老实人骗进综艺丛林法则里虐,这操作是不是比那鸡还“老”?
最讽刺的是,节目组前期宣传可劲渲染“全红婵哥哥”标签,真到评比时却完全忽略地域饮食差异。全进华下台后那句“我把能做的都做了”,听着都心酸!这年头,真人秀到底是要“真”还是要“秀”?把地道农家菜扔进标准化的评委流水线,跟逼着广东人吃甜豆腐脑有啥区别?
当那个北方评委说出“嚼着像树皮”时,全红婵的粉丝估计都想把手机砸了!广东网友当场暴走:你们知道啥叫“鸡味”吗?养半年的走地鸡才配叫白切鸡,那些40天速成鸡嫩是嫩,吃起来跟泡水纸巾似的!这场面简直像极了甜咸豆腐脑党争——北方评委用嫩滑度当尺子,广东人拿着鸡味当圣旨,根本是鸡同鸭讲眼碌碌!
其实专业评委周晓燕后来找补过,说全进华火候控制得挺好,“三浸三提”的传统技法都没错。可节目组偏偏把岳云鹏的吐槽剪成重点,明星一句玩笑比专家十句分析都有流量,这年头难道真是“外行的嗓门比内行大”?要我说啊,节目组压根没想好好科普饮食文化,就等着撕逼上热搜呢!你看后来网友吵到岳云鹏评论区沦陷,官微关闭评论,制作组怕是在后台笑开花——黑红也是红啊!
最魔幻的是,同样一只鸡,在湛江能卖188元供不应求,放综艺舞台上就成了“不合格产品”。所以到底是鸡老了,还是某些人的审美太“嫩”了?当标准化评分遇到地域特色菜,跟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判李白杜甫有啥区别?某些评委该不会觉得米其林餐厅的分子料理才是美食唯一标准吧?
岳云鹏这回可是栽在“嘴瓢”上了!本来节目组请他来就是当气氛组,谁成想他真把自己当美食评论家了。那句“可能是当地的味道”瞬间点燃战火——广东人觉着你在阴阳我们的饮食文化,北方人觉得你甩锅给地域差异,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要说小岳岳也是冤,他一个河南人,从小吃的是道口烧鸡,哪懂什么白切鸡的“骨带血丝肉带韧”?节目组请明星当评委本就是双刃剑,用得好能拉近和观众距离,用不好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前有潘玮柏嫌扬州炒饭卖相差直接淘汰,后有岳云鹏说鸡老引发地域大战,节目组真当观众看不出你们在搞事情?
其实明星蹭美食节目翻车的早不是头一回了。某流量明星曾说“牛排三分熟最好吃”,被西餐主厨怼“三分熟是肉铺展示区”;某歌手评价佛跳墙“太咸了”,被闽菜传承人晒出祖传配方打脸……要我说啊,明星们接活前能不能先补补课?哪怕装模作样翻两页《饮食文化概论》呢?
这场因一只鸡引发的“南北大战”,说到底就是场味觉鸿沟的集中爆发!广东人追求鸡要有“鸡味”,肉要韧中带甜;江浙人偏爱醉鸡的鲜嫩滑爽;四川人口中的鸡必须是红油里打滚的棒棒鸡……中国这么大,凭什么用一套标准评判所有味道?跟逼着内蒙古人评价生腌海鲜“太腥”有啥区别?
饮食文化最迷人的就是多样性,可现在综艺节目偏要搞“标准答案”。你看米其林评中餐被骂了多少年?法餐标准评川菜,跟用芭蕾舞标准评判少林功夫有啥区别?某些节目组一边喊着“弘扬中华美食”,一边用工业化标准碾压地域特色,这不是又当又立是啥?
全进华后来直播时说得好:“吃舒服了就是标准”。这话简直甩节目组十八条街!人家农村厨师都明白的道理,某些高高在上的评委反倒不懂了。要我说啊,以后美食综艺还不如搞成《风味人间》+《奇葩说》结合体,让不同地域的厨师带着故事来做饭,让观众当云评委,保证比现在几个明星尬评有意思得多!
这节目最魔幻的是什么?是专业评委周晓燕夸全进华“火候到位”的片段没人讨论,岳云鹏一句吐槽却能霸榜热搜三天!节目组嘴上说要“专业大众结合”,实际剪辑全往争议点倾斜——说白了就是要用明星引流,用专业评委当遮羞布,这操作跟往老火靓汤里兑味精有啥区别?
其实美食评委难当早有先例。《舌尖》导演陈晓卿说过:“美食评判最怕脱离文化语境”。可现在综艺偏要让不懂粤菜的人评白切鸡,让没去过西北的人评手抓羊肉,最后硬生生把文化差异剪成“选手翻车现场”。您说说,这是弘扬美食还是破坏美食?
更可怕的是这种“明星当道”的评判模式正在毒化行业。真正懂行的老师傅没人请,会炒作的明星天价抢着要。长此以往,谁还愿意深耕技术?都去学营销立人设算了!建议以后美食综艺干脆分赛道——专业赛道请米其林大师严格打分,大众赛道让明星带着观众玩互动,别再把俩群体硬凑一起演宫心计了!
一只白切鸡掀起的血雨腥风,最终随着全进华转型三农主播渐渐平息。可留下的思考却像老火汤越熬越浓:当综艺娱乐遇上传统饮食文化,究竟该谁迁就谁?如果连吃饭这种最基础的生活体验都要被统一标准框定,咱们的文化多样性还剩下多少空间?您觉得下次美食综艺评选时,是该给地域特色菜加设“文化保护分”,还是干脆取消评分让美食回归纯粹享受?
来源:鲍鲍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