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心态比较好,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发挥得这么好,所以很开心,谢谢!”2021年11月,美国休斯敦世乒赛场上,这位日本乒乓球名将面对主持人的英文提问,自然切换中文应答。
美国赛场一声中文问候,日本乒坛女神这样征服全世界!
>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段跨国体育情缘,石川佳纯用语言的力量打破了国界壁垒。
“今天心态比较好,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发挥得这么好,所以很开心,谢谢!”2021年11月,美国休斯敦世乒赛场上,这位日本乒乓球名将面对主持人的英文提问,自然切换中文应答。
现场刹那间沸腾了!华人观众掌声雷动,欢呼四起。石川佳纯本人则害羞地捂住眼睛,笑靥如花。没有日语翻译的尴尬场面,就这样被她的中文能力轻松化解,成为世乒赛的精彩花絮。
---
01 临场救急,中文流利惊艳全场
那天在休斯敦赛场,主持人用英语提问后,现场所有人一度呆愣。几秒钟后,一个略带疑惑的中文女声从现场传来——原来是志愿者将问题翻译成了中文。
面对这意外转折,石川佳纯刚刚还不知所措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她边笑边伸手捂住眼睛,似乎没有预料到自己要在美国赛场使用最拿手的外语。
但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她很快进入状态,顺水推舟用中文接下了问题。她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让现场华人观众倍感亲切,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
02 中文实力,超越寻常沟通工具
石川佳纯的中文能力绝非“突击”学习的结果。她从中学开始每一个阶段都跟着中国教练训练,深入吸收中国文化。
她曾坦言学中文是“很骄傲”的事情,因为这让她能够与中国朋友和球迷们无障碍交流。这种语言能力拉近了她与中国球迷之间的距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石川的中文水平甚至超过了官方翻译。早在几年前的日本公开赛发布会上,她就曾有过在官方翻译用词不准时及时纠正的“事迹”。不少国乒队员半开玩笑地说:“来日本比赛不需要翻译啊,石川在就行了。”
03 体坛友谊,语言搭建文化桥梁
石川佳纯不只是自己使用中文,还经常主动帮助队友与中国沟通。每次带着伊藤美诚、平野美宇等年轻选手接受采访,她总是“主动自觉”地充当翻译的角色。
在中日赛后采访中,当日本记者的中文说得不好,中国球员没有听明白时,石川佳纯常常需要帮着解释。中国球员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听完记者提问就直接看向石川佳纯。
她甚至在国际赛场上学习当地方言。2018年国际乒联香港公开赛期间,她特意向香港工作人员学习粤语,在见面会上边看手背“小抄”边用粤语说:“大家好,谢谢指教。”她还不断用中文问道:“对吗?”把张继科和中国香港一哥黄镇廷都逗笑了。
04 心灵相通,语言能力传递真情
石川佳纯的中文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本身,更在于她能够准确传递情感和文化。2023年5月的退役发布会上,她身穿西服、精致妆容亮相,几度落泪的同时还能用中文流利回答中国记者的提问,向支持她的中国球迷表达了感谢。
她曾动情地说:“每次在中国比赛,我都能感觉到你们的热情,谢谢一直以来你们给我带来的力量和温暖!”这种真挚的表达,让她在中国比赛时仿佛回到主场,这是其他外国选手难以获得的待遇。
即使在退役后,石川佳纯的语言优势仍在继续发光发热。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她作为富士电视台特约主播,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采访孙颖莎、陈梦和王曼昱,专业术语信手拈来,战术细节鞭辟入里。
05 国际名片,语言能力提升软实力
石川佳纯的例子展现了运动员语言能力的多重价值。它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提升个人魅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软实力。
随着2018年国际乒联将中文列入官方语言序列,以及刘国梁推动“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理念,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多像福原爱和石川佳纯这样说着流利中文的外国选手出现。
赛后用中文接受采访,正在从“花絮”变成“常规操作”。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国际交流,也为运动员个人品牌增加了独特魅力。
石川佳纯曾表示,能从中国粉丝那里得到支持,“对于我来说真的很幸福”。这种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正是通过语言能力搭建起来的。
---
2025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石川佳纯作为富士电视台特约主播再次亮相。
她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采访孙颖莎、陈梦和王曼昱,专业术语信手拈来,战术细节鞭辟入里。
日语提问、中文交流、英语转换——如今的石川佳纯已成为国际体育交流的重要桥梁。从球场到解说台,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用语言连接世界的初心。
来源:女神看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