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宁靠给富婆唱歌维生?”那天凌晨我刷手机 看到这条热搜 第一反应是笑出声。心想谁又在编段子?这年头连毛宁都能被扯进“富婆”话题 真是万物皆可八卦。可笑着笑着,点开那张模糊的照片——灯光有点晃 人影也虚 但那身板、那发型,还真是他。站在一个金光闪闪的厅里,像是
“毛宁靠给富婆唱歌维生?”那天凌晨我刷手机 看到这条热搜 第一反应是笑出声。心想谁又在编段子?这年头连毛宁都能被扯进“富婆”话题 真是万物皆可八卦。可笑着笑着,点开那张模糊的照片——灯光有点晃 人影也虚 但那身板、那发型,还真是他。站在一个金光闪闪的厅里,像是什么私人会所的生日宴 台下坐着几个穿得挺讲究的阿姨,正举着香槟鼓掌。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就有点心酸呢?
后来听说,那天是深圳一个女老板的五十岁生日 花了三十万办派对 请了几个九十年代的歌手暖场 毛宁是压轴。**据一位灯光师朋友讲,他特别认真 彩排时还反复问调音师“高音会不会破”**。唱完《涛声依旧》,底下好些人站起来跟着哼 有人眼眶都红了。你说这算不算“给富婆唱歌”?也算 也不算。人家花钱请他,他卖力唱 彼此尊重,图个开心 有啥不行?可偏偏一传上网 就成了“落魄”“依附”“靠女人吃饭”,听着就让人不舒服。
头三天,网上吵翻了天。有人翻出他当年的风光:93年MTV大赛冠军 连续三年上春晚,专辑卖了几百万张。**那时候 他和刘欢、那英、毛阿敏一块儿被叫“二毛二那”**,走在街上有人追着要签名。我爸妈那代人 谁不会哼一句“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那会儿的毛宁 可是正儿八经的国民歌手。可也有人翻出2015年那件事——涉毒 后来澄清是误用药物 但名声到底伤了。**一位前电视台导演私下说,从那以后,晚会名单上就再没他的名字**。人走茶凉 有时候就这么现实。
我也问过一个搞演出的朋友 现在毛宁这类歌手接什么活?他笑笑:“商场剪彩、楼盘开盘,还有就是私人聚会。**一场公开演出也就十几二十万 但要是私人定制 能谈到十五万以上 关键是人家图个情怀**。”他说有些老板娘 九十年代就喜欢毛宁,现在事业成了 就想请他来唱一唱,像是完成个心愿。这不是施舍 是双向的念想。你想想 谁还没个青春?谁不想在某个夜晚,听一首老歌,回到二十岁?
可网上哪管这些细腻情绪。有人截了他直播的片段 他对着打赏名单一个个念:“谢谢王总支持”“李姐太捧场了”。弹幕立刻刷“这不是卖唱是啥”“从前是歌王,现在是跪王”。看得我心里直叹气。这年头,谁工作不用点头哈腰?我上班不也得管客户叫“张总”“李姐”?人家靠嗓子吃饭,清清白白 比那些直播卖惨、哭着要打赏的强多了。**可我们偏偏容不下一个过气歌手体面地谋生**。
到了第七天,热搜淡了,但话题没散。有篇文章写得好:“我们怀念舞台上的毛宁 却受不了生活里的他需要低头。”这话戳心。我翻到一段他早年上《鲁豫有约》的视频 他说:“我希望人们记住我是歌手,不是新闻人物。”现在听 像一句预言。他没塌房,没骗钱,也没消失 只是换了个地方唱歌。可我们非要他永远站在春晚的聚光灯下 不然就是“堕落”。这要求 是不是太狠了点?
最近他发了个抖音,没说话,就坐在钢琴边,轻轻弹《涛声依旧》的前奏 窗外下雨,琴声断断续续。底下评论炸了:“船票还在 客船呢?”“我妈妈今天听哭了。”“你唱的是歌 我们听的是青春。”你看 哪有什么“富婆供养”,分明是一群普通人,借他的声音 找回一点过去的自己。
我老家有个表姨,九十年代在纺织厂上班,天天听他的磁带。去年她退休宴 请了个模仿毛宁的歌手来唱,还特意买了件蓝衬衫 说“要像样点”。那天她喝多了 拉着我念叨:“那时候穷 买不起票,只能听收音机。现在有钱了,就想听他唱一句。”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温柔的偿还?**毛宁或许不知道,但在很多普通人心里 他从没真正过气**。
所以啊 别再说什么“靠富婆维生”了。他靠的是二十年前种下的情分 是那些没被时间冲走的记忆。他唱给谁听?唱给所有还记得“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的人。**他没变 是我们太容易遗忘,也太擅长审判**。当一首老歌响起 真正动容的 从来不是台上的人,而是台下那个突然眼热的自己。
来源:名称怎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