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书桌承理想,三尺讲台度春秋。桐乡教育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一代代教育人的接力奔跑。如今,8000余名专任教师扎根教坛,以“大先生”为志,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叶银芬 姚承哲 图片由桐乡市教育局提供
岁月奔涌,40余年的桐乡教育绘成一幅长长的时光画卷,为桐乡县域现代化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茅盾故乡文盲多”的争议,到“学在桐乡”的底气,桐乡教育始终锚定“实干”底色,不断开创桐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桐”心育“匠”,学有优师
以“大先生”担当托举未来
一方书桌承理想,三尺讲台度春秋。桐乡教育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一代代教育人的接力奔跑。如今,8000余名专任教师扎根教坛,以“大先生”为志,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每年初秋,新教师岗前培训如期而至。今年,236名新教师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的培训中,通过“专业规范”“师德修养”“校园安全”等多元课程,在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的引领下,加速成长为能站稳讲台、管好班级的“教坛新秀”。
“培训内容丰富,帮我拨开了初为人师的迷雾,不仅清晰了自己的定位,也更有底气加快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初心。”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现代校区新入职数学教师沈徐熠感慨道。作为今年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应届生,短暂的大学实习经历,让她初登讲台时难免带着几分茫然。“不过心里很踏实,学校后续还会安排师徒结对,有经验丰富的名师引路,一定能更快提升专业能力,站稳这三尺讲台。”
近年来,桐乡坚定实践“人才兴教”战略,围绕师德、专业、育人三大核心,打造一支创新力迸发、智慧涌流的教师队伍,为“学在桐乡”筑牢人才基石。今年上半年,1人荣获2025年浙江省杰出教师奖,全省共15人,为嘉兴唯一;立项省教研课题9项,数量位列嘉兴第一;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2项,在嘉兴占比50%。
教师队伍中,班主任们如点点繁星,在日常的琐碎中书写教育担当,从“经验型”到“智慧型”,叩响“追求卓越”的未来。
扎根乡村28年,担任班主任27年的教师朱春莉,从留良小学到语溪小学,始终站成一棵坚定的大树,用温情呵护着孩子成长。同事说她“靠谱”,教导主任说“交给她放心”。这份信任源于她始终不改的初心: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面对总说“我习惯了”的学生小雨,她用爱细心浇灌,聘小雨为“养护使者”,让孩子的口头禅从“我习惯了”变成“我愿意试一试”,责任心与信心也与日俱增。
像朱春莉这样的班主任,桐乡现有2000余名。他们如秉烛前行,照亮学生梦想的道路,又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灵花园,为“学在桐乡”添加了生动注脚。
聚焦班主任队伍建设,桐乡从健全准入机制、全面启动成长营建设、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三方面入手,实施“十百千”工程,构建班主任队伍成长链。如依托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心,制定班主任选聘、培训、职责和激励的具体办法,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成立班主任成长营100个,带动和促进全体班主任走向“群体卓越”。
桐乡还深入实施“学有优师”雁阵计划,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分层分类抓好教师专题培训,抓实专业素养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持续推动“年轻干部3035工程”,为桐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人才储备。
深化集团化办学,打破城乡藩篱
让“家门口”的学校皆成好学校
9月1日,以桐乡籍文化名人钱君匋命名的桐乡市君匋实验学校正式迎接新生,为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再添新翼。作为凤凰湖科技城板块的义务教育段学校,该校由桐乡市第六中学筹办,全力打造一所凤凰湖畔的新标杆学校。
回溯桐乡集团化办学之路,这承载着教育优质、公平、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望。2009年,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拉开了集团化扩优提质的序幕;2023年,六中、求是、现代三大初中教育集团崛起,探索学段衔接和协同育人新路径。
16年来,桐乡以“桐享优质教育 共富美好未来”为核心理念,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共享高质量核心资源,共育多元化拔尖人才。目前,已构建起12个覆盖各学段、贯通城乡、对接优质的教育集团,实行“名校+普通校”“名校+农村”协同共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
一座座新校拔地而起,彰显着桐乡教育的硬件实力;而集团化办学,则成为推动教育均衡的“软件引擎”。它打破了城乡校际壁垒,让曾经的单向“输血”,变为双向联动、资源互补,实现“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的目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打造的“鸿鹄课堂节”,让茅盾先生笔下的“鸿鹄”被赋予新的教育内涵,依托集团资源优势,该教研品牌搭建起全链条教师成长的平台。
教师城乡交流渠道贯通。通过乡村教师赴城区优质校研修、城区优秀管理人才及骨干教师下乡任教,全域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桐乡还打造互联网学校3.0课程,在集团内实现基础与拓展课程共建共享,累计开发38个课程群、超2200节在线课程。
在共性中开发个性,集团文化精彩纷呈。结合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及“一校一品”,桐乡形成了“书意北港”“漫画凤鸣”“影像城北”等40多张特色学校名片。
集团化办学的资源共享优势,更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破“围墙”。依托《“未来家”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各教育集团打造创新实验室、VR教室等“未来空间”,推行拔尖学生倍增计划。目前,已有24所全国“双一流”高校将桐乡定为优质生源地。
“世界即课堂,我们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赋能学生在探索中收获成长。”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姚海清说。以“十全十美,打造一本立体的集团教科书”为集团教育理念,桐乡市现代教育集团学子走进西湖大学“追光”,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李家洋对话,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科技“融”课堂,创新“加速度”
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不久前,2025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乌镇举行,吸引全国超25000名青少年参加,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桐乡籍参赛选手较2023年增长110%。
今年初以来,桐乡学子在各类科技大赛中斩获15项全国一等奖。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桐乡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红利,深耕“人工智能+教育”的持续探索。
截至目前,桐乡累计建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主题科普教育基地40家,其中省级4家、嘉兴市级12家。2所学校入选嘉兴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名单,10个实验室成功获评嘉兴市示范性“创新实验室”,数量列嘉兴第一。5所学校的创新实践获评浙江省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1所学校入选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典型应用案例。
走进桐乡市人民小学“未来空间”科学实验室,各类无人机操作器材一应俱全。依托该实验室组建的无人机社团成果丰硕:2019年以来,社团学生获嘉兴市级以上奖项累计241人次;在近期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更是一举斩获1项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及1项全国三等奖。
“148、149……”在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的智能运动角,一年级学生正和开化县长虹乡中心小学同级学生在线PK跳绳。AI大屏实时跳动数字,虚拟教练随时纠错,让运动充满乐趣。如今,桐乡已有10余所学校引入AI体锻屏,支持跳绳、深蹲等50多个运动项目。
早在2016年,桐乡便创办省内首家公办互联网学校,如今已迈入教育信息化3.0时代。老师通过直播间,可为2000公里外的四川松潘学生上课;“艺桐”AI智能体化身数字人美育导师,提供定制化教学;智能批阅机15分钟完成1.5小时的试卷批改,还能生成学情分析……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让教学更高效、更有趣。
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学校项目还入选为全国首批3个智能美育优秀项目之一,为全国乡村美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实现了“一地创新,全省复用”。
科学教育的种子在桐乡沃土生根发芽。聘请21名科学副校长,引入引荐全国级、区域级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落户桐乡,开设TEDx、科学秀等实践课程,打造“乌镇·未来里全球科技灵感市集”……以实际举措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我们欣喜看到,一代又一代桐乡学子,从这片热土出发,奔赴广阔世界,在时代发展中,争当敢为人先的“弄潮儿”、引领方向的“领头雁”。
一座城市的未来高度,就藏在教育的密码里。近年来,桐乡以一系列走心之举,让“尊师重教”浸润心田,关爱教师蔚然成风。值此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满怀敬意,向每一位深耕教坛的师者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展望未来,桐乡将始终坚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用心培育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奋进之姿续写教育强市建设的崭新篇章,为桐乡的未来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