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三年进入澳洲市场的比亚迪、极氪(Zeekr)、小鹏(XPeng)、Smart、零跑(Leapmotor)被指未遵守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该制度旨在防止车企垄断售后维修业务。
【汽服新能源周报】第141期各位汽服同仁,大家早上好
汽服新能源周报,一周新闻全知道!
一周要闻:
1、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被指涉嫌在澳维修垄断;
2、上汽计划未来全国发展1000家上汽养车,为新能源车主服务;
3、蔚来李斌:有30%-40%的用户担心公司倒闭不买蔚来汽车,四季度盈利是关键;
4、品牌授权新能源维修店电池燃爆引火灾;
5、比亚迪上半年营收3712.81亿同比增长 23.30%,首超特斯拉,净利润155亿同比增13.79%;
6、小米汽车月交付超3万,2025年目标35万台;
...
大事件
1、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被指涉嫌在澳维修垄断
过去三年进入澳洲市场的比亚迪、极氪(Zeekr)、小鹏(XPeng)、Smart、零跑(Leapmotor)被指未遵守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该制度旨在防止车企垄断售后维修业务。
根据 MVIS(依据《竞争与消费者法》于 2022 年设立),车企必须向独立维修商提供最新的诊断、软件与技术信息,以便其对在澳销售的车辆进行保养和维修。自相关车型在澳上市首日起即应提供信息,并在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AASRA)网站上公开付费获取。(来源:澳洲财经见闻)
2、上汽计划未来全国发展1000家上汽养车,为新能源车主服务
日前,据易车的消息,在成都国际车展上全新MG4上市,标志着MG新能源战略全面提速。未来三年,MG品牌将投入100亿研发资金推出13款新能源车,全面覆盖10-20万主流市场。
在渠道建设上,MG品牌的有效经销商年底将突破400家,同时MG联合OPPO智行在全国开设200家商超快闪店。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透露:售后服务方面,未来全国1000家。上汽养车都能为MG车主提供服务。“只要买上汽的车,售后维保保证没问题”。
3、蔚来李斌:有30%-40%的用户担心公司倒闭不买蔚来汽车,四季度盈利是关键
8月30日,据消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内部讲话中重申,公司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李斌指出,用户对蔚来汽车、服务和技术的认可度很高,但有30%-40%的用户因担心公司倒闭而犹豫不决。他强调,实现盈利将增强用户信心,解决许多问题,并称四季度盈利是公司必须达成的目标。
财报显示,蔚来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车辆销售收入99.393亿元,同比增长18.6%。然而,公司运营亏损64.181亿元,同比增加19.0%,净亏损67.5亿元,同比增长30.2%。蔚来首席财务官曲玉表示,公司已实施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架构调整和提升效率,目标是从第二季度开始实现成本效率的结构性改善。
李斌还提到,蔚来新车型乐道L90自技术发布以来关注度极高,订单和热度高涨,被视为公司战略性产品,有望帮助蔚来实现四季度盈利。(来源:晚点AUTO)
大售后
4、品牌授权新能源维修店电池燃爆引火灾
8月22日前后,嘉兴平湖当地一家品牌授权的新能源车维修店突发火灾,据消防部门通报,起火源为待维修的车辆电池包——维修工人将其拆离仅10分钟后,电池包便突然爆燃,火焰剧烈喷射。
尽管消防员迅速扑救,但事故已造成车间4辆车完全烧毁、1辆部分受损,整个维修车间及内部物品损毁严重。目前,火灾具体诱因仍在调查中。
数据
5、比亚迪上半年营收3712.81亿同比增长 23.30%,首超特斯拉,净利润155亿同比增13.79%
8 月29日消息,比亚迪公布 2025 年半年报,营收 3712.81 亿元,同比增长 23.30%;毛利 668.66 亿元,同比增长 18.24%;净利润 155.11 亿元,同比增长 13.79%;每股盈利 1.71 元,同比增长 9.62%;研发投入 308.80 亿元,同比增长 53.05%。截至 6 月底,比亚迪集团雇用约 88.54 万名员工,员工成本总额占集团营业额约 17.42%。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半年收入首次超越特斯拉。特斯拉 2025 年上半年总收入为 418 亿美元(约合 2980.43 亿元人民币)。这一成就标志着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巩固,显示出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强劲势头。比亚迪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其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投入。(来源:一电快讯)
6、小米汽车月交付超3万,2025年目标35万台
9月1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宣布,2025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30000台。此前,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也超过了30000台。此外,小米汽车8月新增18家门店,全国105城已有370家门店;9月计划新增32家门店,预计覆盖唐山、泰州等14座城市;截至8月31日,全国已有189家服务网点,覆盖112城。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今年3月宣布,小米汽车一直在全力提升产能,已经取得一些进展,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小米汽车于2024年4月3日开启首批交付,于2024年11月18日达成10万辆交付目标,用时七个半月。(来源:一电快讯)
7、“蔚来二季度财报亮眼:交付量增25.6%,营收190亿创新高”
9月2日,蔚来汽车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该季度蔚来交付量达到72,056台,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营收方面,蔚来二季度实现190.1亿元,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57.9%。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0.0%,环比显著提升,其他销售毛利率达到8.2%,创历史新高。蔚来二季度现金储备为272亿元,环比增长,同时研发投入为30.1亿元。
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季度,蔚来给出了交付指引,预计交付量将在87,000至91,000台之间,同比增长40.7%至47.1%。营收指引为218.1亿元至228.8亿元,预计均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表明蔚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持续强劲,且对未来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来源:一电快讯)
8、极星二季度亏损扩大至10亿美元,受关税和市场竞争影响
9月3日,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星(Polestar)发布财报,受美国关税政策及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影响,其二季度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显著扩大。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极星净亏损达10.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68亿美元。受此影响,极星将Polestar 3车型的可收回价值下调至2500万美元,由此产生7.39亿美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为减轻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极星等车企紧急调整供应链并转移生产布局。极星方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贷款方移交了177辆汽车作为融资交易的抵押品。由于欧美贸易紧张局势导致欧洲市场不确定性上升,极星已在欧洲市场推出车辆折扣及优惠活动,以吸引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然而,类似的激励措施在美国市场并未奏效,二季度极星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滑56%。截至二季度末,极星的现金储备为7.19亿美元。(来源:一电快讯)
企业动态
9、比亚迪注册资本激增200%,增至91.17亿人民币
9月2日,据天眼查显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发生重大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30.39亿人民币增至约91.17亿人民币,增幅高达200%。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王传福,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销售,同时作为比亚迪品牌乘用车、电动车的总经销商,负责营销、批发和出口业务,并提供售后服务。
公司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王传福、吕向阳、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注册资本的增加可能为比亚迪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创新。(来源:一电快讯)
10、零跑汽车完成26亿元内资股增发
9月3日,零跑汽车完成内资股定向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合计26亿元。中信证券担任本次发行的主办券商。零跑汽车本次发行引入武义县金投产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市产业基金有限公司、湖州信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禾合零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名国资股东。
11、保时捷燃油版Boxster和Cayman停产,电动版2026年亮相
9月3日,保时捷宣布燃油版Boxster和Cayman正式停售,全球订单通道已关闭。尽管订单通道关闭,但保时捷尚未公布这两款车型的正式停产时间。有传言称保时捷要到2026年才能完成目前已收到的所有718 Cayman和Boxster订单的交付。这两款车型的退场早已埋下伏笔,2024年初,由于无法满足欧盟网络安全法规要求,保时捷已被迫在欧洲市场停止销售Cayman和Boxster。
虽然燃油版718系列双门跑车已成为历史,但保时捷正全力研发这两款车型的纯电动版本。电动版原型车的路试谍照频繁曝光,预计量产车型将于2026年推出。电动版车型将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具体技术参数尚未公布。尽管保时捷有能力确保电动版车型的驾驶质感与燃油版持平,但如何凭借电动动力总成传递出同样的驾驶激情,仍是保时捷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来源:一电快讯)
12、一汽大众捷达新合资公司四季度成立,加速电动化转型
近日,一汽大众宣布将引入地方投资成立捷达新合资公司,计划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成立。根据合作协议,新公司将整合捷达现有资源,并增加本地资本作为新投资方,以实现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的协同效应。捷达品牌计划在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车型,其中4款为新能源车型,首款新能源车型预计于2026年上市。这一战略举措旨在增强捷达品牌在国内入门级市场的竞争力,并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
捷达品牌自2019年升级为独立品牌以来,销量曾达到16.2万辆的峰值,但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5.9%,仅销售12万辆。今年7月,捷达单月销量环比下降23.5%,为9220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通过捷达的电动化转型,集团将实现对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来源:一电快讯)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