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养鱼多年,心里始终装着家乡。”202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养鱼能手王金柱毅然回到路村营乡下庄店村,怀揣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质朴心愿,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四年来,他以“领头雁”的担当,从点亮一盏盏路灯到盘活一片片产业,从搭建电商直播间到凝聚乡村精
王金柱|路村营乡下庄店村党支部书记
“在外养鱼多年,心里始终装着家乡。”202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养鱼能手王金柱毅然回到路村营乡下庄店村,怀揣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质朴心愿,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四年来,他以“领头雁”的担当,从点亮一盏盏路灯到盘活一片片产业,从搭建电商直播间到凝聚乡村精气神,一步步将“共富蓝图”变为“幸福实景”,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情怀。
解民忧办实事,筑牢振兴 “民生基”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百姓。”刚回村时,王金柱便将解决村民“急难愁盼”作为首要任务。针对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他牵头对全村路灯进行全面翻新,让原本漆黑的村道亮起温暖的光芒,从此村民饭后散步、夜间办事再也不用“摸黑走路”。
农业灌溉曾是种地的“老大难”问题,为此他四处奔走申请项目,建成6500米长的灌溉管道,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疏通了“水脉”,从根本上破解了“靠天收”的困境。
“路灯亮了,心里也亮了;水管通了,地里的庄稼也旺了。” 村民们朴实的念叨,是对王金柱最真挚的认可。他始终认为,乡村振兴先得让村民日子过舒心,这些看似“小事”的民生工程,正是撑起村民幸福感的“大骨架”。
谋产业拓新路,激活振兴 “经济源”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 王金柱深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造血式”产业。“仅解决眼前问题远远不够,唯有让村集体有收入、村民有活干,才能实现长久致富。”秉持这一理念,王金柱开始为下庄店村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4年,他盘活村内土地资源,用好移民资金,建起现代化种植大棚,并积极“牵线”与禾下土公司合作,打造红薯育苗基地。项目一经落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更让不少村民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每月拿到稳定工资,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2025年,王金柱敏锐把握电商发展机遇,联合村内得众食品开启“电商助农直播”。从最初尝试卖大肠积累经验,到后来多次开展蔬菜直播,直播间里的“家人们”越来越多,村民地里的萝卜、白菜、青椒等农产品,通过屏幕销往全国各地。“以前愁卖,现在直播一开,货都不够发!” 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满是对产业发展的信心。
聚民心暖人心,绘就振兴 “幸福卷”
“赚来的钱要花在村民身上,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王金柱始终践行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理念,不仅将村集体直播收益全部投入公益活动,更带头化身“保洁员”,带领村“两委”干部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行动中,王金柱手持割草机冲在最前面,带头清理村道两旁的杂草落叶,清运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看到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村民们纷纷自发拿起工具加入进来,有的清理自家院落,有的帮忙清扫公共区域。曾经杂草丛生、杂物堆积的卫生死角焕然一新,坑洼不平的乡村小路逐渐变得平坦整洁。“干部都带头扫街了,咱更得把家里家外收拾利索!”村民李大爷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全体村民共同的心声。
端午节,他组织村民一起包粽子,粽叶飘香中洋溢着浓浓的团圆氛围;“情暖大锅菜”活动中,大家围坐一桌共享热乎饭菜,拉近了邻里情谊。9月3日,他又组织村民集体观看阅兵仪式。当整齐的方阵、威武的装备映入眼帘时,现场掌声雷动,村民们的爱国热情在这一刻被深深点燃。
这些洋溢着烟火气息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将下庄店村打造成“有温度的家”。即便曾面临不解与误解,王金柱也从未动摇信念:“只要真心为村民办事,把事落到实处,大家终究会感受到诚意。”
如今的下庄店村,民生有保障、产业有活力、邻里有温情。谈及未来,王金柱目光坚定:“我会继续探索适合村里的发展路径,带着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下庄店村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来源:磁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