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AI,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杭州、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七小龙”的崛起确实令人振奋,但除此之外,在一些区县乃至乡镇街道上掀起的AI浪潮也不容小觑,他们,更折射出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的底色。
说起AI,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杭州、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七小龙”的崛起确实令人振奋,但除此之外,在一些区县乃至乡镇街道上掀起的AI浪潮也不容小觑,他们,更折射出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的底色。
位于无锡最西南的马山,正是这样一位在智能化发展时代激流勇进的新玩家。
身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马山占据着无锡最优渥的山水资源。
过去,这里尽是阡陌纵横的土地,如今我们走进马山,嗅到的却是浓浓的科技气息:
AI超声动态分析甲状腺结节,精准判断肿瘤良恶性;
AI软件帮助牙齿正畸医师设计定制化矫治方案;
智能气象站监测温度、湿度,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
这些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展示,而是马山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场景。
我们发现,这里的支柱产业凭借提前布局与深度积累,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际,纷纷顺势爆发出惊人活力,其中不乏傲立潮头者,正利用AI引领行业变革。
这样的蜕变引人深思:
马山,一座小小的太湖半岛,何以成为一片AI应用创新高地?
01.
“华东药谷”的AI进化论
与同一起跑线上的其他玩家不同,马山在白热化的AI竞赛中并没有选择简单复制某个成功者的路径,或是试图广撒网多敛鱼,他们首先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突破口,瞄准了一条特定赛道,集中发力。
这条赛道,就是医疗。
马山境内,距离太湖岸线不远处,有一片极具标志性的红房子——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园。
这儿是马山生命健康企业的集结地,过去,它是声名鹊起的“华东药谷”,如今它已成为马山最火热的AI战场。
其中,园区企业脉得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已率先在超声AI、基因分析领域插下了属于自己的旗帜。
今年,他们的核心产品之一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AI诊断系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全球首张病理级甲状腺结节超声AI三类证,目前已在全国3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
2018 年,脉得创始团队观察到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基层医疗机构超声检查普遍存在图像伪影干扰、分辨率不足等技术局限;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因专业医师资源匮乏、诊断标准不统一,导致漏诊、误诊事件频发。基于此,团队正式启动以技术手段推动医疗公平的实践探索。
如今,脉得智能的愿景正一点点变为现实。
脉得智能副总经理陈治介绍:
脉得自主研发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多病种AI实时专家诊疗系统IAS(lan Al Solution)定位超声精准辅助诊断,已成功推出多个部位应用产品,如甲状腺超声检查过程中,支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快速精确识别结节大小、纵横比、边缘、回声、钙化等超声特征详细指标,不仅能减少患者的误诊、漏诊,也能够简化患者的诊疗流程,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在一次杭州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援疆义诊活动中,借助脉得的AI超声诊疗系统,义诊医生发现,当地医院一名护士家属的甲状腺检测出肿瘤,且判断为恶性,而就在数月前,这名患者刚刚做过体检。得知情况后,医院当天便给患者安排手术,从发现病灶到获得医治,仅用了6小时。
上个月,脉得智能凭借自主研发的“智慧基因AI生信分析平台”“智能超声实时质控远程会诊解决方案”“智能超声整体诊疗解决方案”,成功入选《数字医疗产品及服务高质量发展全景图》(3.0版)及配套案例集。
而像脉得智能这样的AI医疗“拓荒者”,马山还有许多。
比如无锡悦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是全国唯一一家采用AI+直接3D打印牙套技术的企业。
悦见的核心产品是一款利用可逆变材料,通过直接3D打印技术制成的4D记忆牙套。这种材料具有轻柔、高弹的特性,能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正畸体验。
悦见总经理李锋告诉我:
传统的牙齿正畸更多依赖医生人工观察、测量以及自身经验来制定方案,且传统牙模工艺受限于材料本身,无法控制牙套厚度,因此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等缺点,而悦见推出的“AI数字平台+3D打印”新一代隐形正畸解决方案给了医生们更多想象空间。
依托母公司领健过去十年在口腔领域积累的海量临床大数据和强大的AI处理能力,悦见自研的AI精准正畸软件可以辅助医生快速确定矫正方案,而直接3D打印技术可实现牙套的定向增厚和个性化定制,把正畸医师的微创新从构想变为现实,进而满足更多适应症的治疗。
在悦见的生产车间内,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台台整齐排列的3D打印机正孜孜不倦地打印着各式各样的牙套,每天大约有1000副悦见4D记忆牙套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
目前,悦见4D记忆牙套™已通过美国FDA、欧盟CE认证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二类医疗器械批准,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FDA Class II 510(k)” 的直接3D打印隐形矫治器的解决方案。
秉持将产业做深做透的定力,这种“AI+”的赋能模式,既巩固了马山生命健康产业的现有优势,又孕育着无数新的可能。
马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园区内的健适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正联合上海胸科医院推动“肺结节定位AI手术导航系统”的落地,这套系统也是由企业、政府、金融三方合力组建的G3Lab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孵化的首个项目。
今年3月,脉得智能联合华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机构发布了数智超声大模型,成功突破超声影像智能化技术瓶颈,为超声诊断标准化、精准化与资源普惠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在AI赋能下,越来越多根植于马山的医疗创新企业,正在各自的领域树起新的标杆。截至2024年底,国际生命科学园已经获得54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36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填补国内外领域多项空白。
远远望去,那片鲜艳的红房子恰似一团燃烧的火苗,AI在此处碰撞出的新质火花,正推动马山生命健康产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方向加速转型,使得优质医疗服务更加普及、可及。
02.
让技术融入城市血脉
作为以太湖风光闻名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马山就坚持走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特色开发道路,一方面集聚药明生物、华瑞制药、健适医疗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则高起点定位建成了灵山胜境、拈花湾等一批重大旅游功能项目,成功打造了生命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优势特色产业。
在马山,AI不仅成为了科技创新的硬核驱动力,更在文旅产业展现出了极强的穿透力。
大家应该有印象,今年春节前夕,马山的拈花湾景区用一条AI创意视频在社交平台杀疯了。视频里,拈花一指点亮拈花塔,漫天烟火绽放空中,内容一经发布就如引爆流量核弹一般,不仅狂揽10w+点赞,更是一路火到国外,连马斯克也被深深震撼。春节期间,马山更是实现旅游收入超1亿元,同比增长12%,文旅市场一片红火。
数月前,就在拈花湾微笑广场北侧,一座拈花湾“AI塔”新建落地,配合着景区1500架无人机和国内领先的烟花技术,AI图景冲破次元壁,在流光溢彩的夜空下,人们亲眼见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还有今年灵山首发的XR大空间体验项目,游客穿戴VR设备即可“穿越”唐代盛世,于虚拟文化宫中与历史人物互动、探索传统建筑的精妙结构。这个项目将文化遗产、建筑美学与元宇宙技术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博物馆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这场AI驱动的产业革新中,马山步履不停,数字文化的枝蔓在山水之间蓬勃生长。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打造爆款内容、引爆流量核弹,这里正在构建一个AI驱动的创意生态系统,既有AI缔造的浪漫绮梦,也有AI谱写的农文旅新叙事。
针对文旅产业,马山从思维模式上做出了根本改变,正通过AI创新服务,重塑供需匹配的逻辑。
不妨想象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正在马山风景优美的冠嶂古道上徒步,等爬上山顶,已是又累又饿,此时,一架无人机穿梭云端而来,在230米的空中划出精准航线,带着你的外卖从天而降。
这含金量,无需多言。
自羲翎科技低空配送航线运营以来,像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场景,经常在马山上演,如今,度假区已开通十条无人机物流航线。
拈花湾也在用AI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游玩体验。今年,拈花湾再次联手腾讯云,升级其核心产品“拈花码”,为游客提供线上预约、智慧导览、权益整合等全场景服务,实现“一码畅游”,真正实现用户旅程“游前-游中-游后”全链路智慧化,丰富了文旅体验感。
去年,拈花湾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定制无人驾驶智能游船——“拈花湾I号智能游船”,这艘船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实时姿态状态”的融合感知方案,让游客在乘船游览的同时,还可听取文化故事、阅读娱乐、品茶交友。
从创意内容到创新服务,AI与马山文旅的结合,带来的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以人为本、技术为用的温暖体验,是既有科技含量又饱含人文温度的文旅新生态。
文旅领域垂直深耕的创新,也是马山其他产业升级的缩影。随着智慧场景的落地应用,马山的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升级。
马山街道数字化农业综合服务云平台项目南沿七里风光堤,北靠嶂青社区,区域覆盖面积约为1000亩以上。
在这里,智能气象站监测着温度、湿度、风力、雨量;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监测着土壤状况,给灌溉提供依据;
农用灌溉水质监测设备监测着河道水质;
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农田施肥、灌溉与排水;
虫情监测点,给虫害防控提供依据;
此外,农田区域内安装了智能杀虫设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与此同时,马山还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投入,赋能提质增效。
作为马山支柱型产业之一的换热器产业,率先发起了一场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的革命。
其中,行业佼佼者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在行业内构建了“三全智造”体系。这套体系让高端智能装备百分之百联网,依托ERP、PLM等系统整合,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设备互联、全流程可视与全要素协同,在显著提高排产效率、准确率及物料领用规范性、合理性的同时,打破了“数据孤岛”,拆除了制造业顽固的“数据围墙”。
如今,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上,马山无疑已成为无锡最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
而当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血脉,创新便有了自我生长的力量。
03.
一个将“长板做长”的故事
产业的发展总是遵循一条朴素的规律:
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时,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其不可替代性也会越来越强。正所谓,大道至简。
马山的发展哲学同样如此,马山AI产业的崛起,正是一个将“长板做长”的故事。
马山的“长板”有三:
首先,是足够强势的产业集群。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2024年马山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 150 亿元,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园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跃居第38位。
目前,园区内已集聚300余家领军企业,涵盖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公司药明生物、全球最大的试剂型单克隆抗体研制基地傲锐东源、国内规模最大的干细胞研究中心博雅干细胞、亚洲最大的体外营养液专业生产厂家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以及全球最大的制药巨头之一辉瑞制药等。这些企业的集聚,形成了集研发、中试、制造生产全链条贯通的服务外包产业链。
完整的产业集群意味着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场景是技术最好的试金石。利用场景资源优势吸引前沿技术团队前来对接,以应用需求倒推技术创新,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不再孤军奋战,而是能与各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形成紧密的创新共同体,让技术真正落地、开花结果。
其二,足够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无锡已经将马山纳入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其生命健康、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而作为滨湖“灵山湾生态城”的承载地,马山也在积极引进国际学校、高端医疗资源、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为科创人才创造宜居宜业的科技绿洲。
这次探访马山的过程中我发现,企业之所以选择马山,有一个共通且关键的点——“马山动作快”。
当初悦见来马山洽谈,一天之内便迅速锁定、拿下,一气呵成,定下公司选址。马山以极高的响应速度和洽谈效率,让企业家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更让这些创新团队意外的是政府的“陪跑式服务”:
入驻时,贴心安排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配套;落地后,政府主动对接潜在客户。去年,在度假区政府的协助下,脉得智能成功申报并入选2024年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研发团队的牟立超博士和胡敬良博士则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企业创新类人才、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获得省市人才计划双重认可。
“在马山,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KPI考核,而是真正理解产业规律的陪伴式成长。”一位医疗企业的CEO这样评价。
这种“产业生态+精准服务”的组合,或许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生命健康头部企业将马山视为必选项。
其三,算力基础。
马山正持续配强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以算力支持积蓄革新底气。
位于马山霞光路的中国移动长三角(无锡)马山算力中心已经建成,一共规划了4栋标准大楼,先行启用的1号楼中心机房设有30万台服务器,算力总规模达1500P,相当于75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之和。
同处马山的另一个“钢铁矩阵”——中国电信马山算力中心也已初现锋芒。马山算力中心这座总投资超10亿元,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算力中枢。1号楼内,百余个风冷机架昼夜运转,支撑着20000核通用算力与100Pflops智能算力。
随着算力中心投用,无数服务器机柜以每秒数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持续向华东五省输送着智能算力,200PB数据正通过光纤涌向长三角的每个角落,湖光山色间,算力正如澎湃的太湖水,融入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
此外,马山所在的滨湖区也给予了超强的算力支持,无锡新型城市算力中心(滨湖分中心)首批24P智算资源已正式启用,聚焦人工智能算力高地建设的蠡湖未来城智算中心也已点亮投用,一期项目具备300P算力。
可以说,这三块长板共同构成了马山在AI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的独特跳板,也让马山成为AI创新应用的“应许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足够优秀的地理位置也为马山创造了人才回流空间。
马山位于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地带的核心区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地。随着太湖隧道、宜马快速通道、锡宜S2轨道等交通项目的建成,马山正成为环太湖重要的交通枢纽,而未来马山通用机场的落成更将为马山带来巨大机遇。
这正是“把长板做长”带来的聚合效应——
优势产业越突出,吸引的关联要素就越多,最终便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烟波浩渺的太湖畔,马山的AI梦炽热且硬核,马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她在等待一场华丽转身。
来源:金融街1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