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在宁东基地宁东镇灵新社区的民生救助窗口,网格员高小梅正耐心地为赵俊林讲解办理临时救助的流程和所需材料。赵俊林是一位移民,他的儿子不慎摔伤,急需救助。“我的工作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高小梅深有感触地说。
9月5日,在宁东基地宁东镇灵新社区的民生救助窗口,网格员高小梅正耐心地为赵俊林讲解办理临时救助的流程和所需材料。赵俊林是一位移民,他的儿子不慎摔伤,急需救助。“我的工作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高小梅深有感触地说。
2017年,宁东基地接收安置了303户、1251名西吉县劳务移民,高小梅的公婆家就是其中之一。高小梅老家在西吉县兴平乡,婚后她随丈夫来到宁东基地。今年,她通过招考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由于她和移民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且语言相通,她主要负责与移民相关的工作。
“以前在老家,种地全靠天,收入很不稳定。”高小梅说,来到宁东后,就业机会多了起来,她丈夫在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班,自己也在社区找到了工作。政府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为移民提供了很多帮助,很多移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收入也提高了。
33岁的杨小强有着多重身份:“十三五”劳务移民、退役军人、宁东镇人大代表,也是宁夏惟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员工。“没搬迁之前,在老家住的是土坯房,出门是土路,孩子上学要走四五里路,看病得翻山越岭去卫生院。”杨小强回忆道,“搬到宁东后,我们住上了楼房,水电暖一应俱全,附近有超市、医院。小区门口就是公交站,孩子上学有公交车接送,早上和中午还能享受免费午餐,校服也是政府补贴的。我在厂里当生产调度员,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2017年以来,宁东基地将303户移民纳入社区统一服务管理体系,在子女上学、就医、社保待遇等方面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移民群众中少数民族占比超过60%,通过举办“一家亲”“百家宴”等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移民群众融入了“宁东大家庭”。
与此同时,宁东基地依托产业优势,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途径,引导群众提升技能、积极就业、增收致富,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794名脱贫人口实现了转移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移民家庭每家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今年1月至9月,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5个农村社区的集体资产总值达到2.45亿元。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