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一则报告掀起了多大风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09:22 1

摘要:周五非农就业数据,并没有给市场造成太大的波动,毕竟当前市场处于降息预期的炒作中,科技股和价值股出现了板块轮动,总会有一些板块可以出来护盘的,但AVGO财报对科技股板块造成的影响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重视。

周五非农就业数据,并没有给市场造成太大的波动,毕竟当前市场处于降息预期的炒作中,科技股和价值股出现了板块轮动,总会有一些板块可以出来护盘的,但AVGO财报对科技股板块造成的影响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重视。

AVGO交出了一份相当不俗的成绩单,更是因为和OpenAI达成1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交易,股价直接创下历史新高,但这一次的AVGO不仅没有带动整个芯片板块,反而带崩了NVDA和AMD,三大芯片巨头走出了明显的背道而驰,这背后的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现象是:AI芯片即将进入存量市场竞争。

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如今正演变成一场复杂的金融博弈。当每年动辄千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成为常态,即便是现金储备超过3400亿美元的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Oracle,也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资本支出的增速已经跟不上资本对芯片巨头业绩的增长预期,三大芯片巨头即将市场份额的争夺。

NVDA毫无疑问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它的市场份额最大,芯片也是最昂贵的,科技巨头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也会倾向在未来尝试自研芯片或者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我们这里说NVDA见顶可能还为时尚早,但说NVDA没有太大的上涨空间了,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回到文章的主题,高盛在周末出了一份报告,「超级巨头们正在打破过去完全依赖自有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传统,转而向华尔街寻求更复杂的金融解决方案,试图在不损害自身财务稳健性的前提下,为这场昂贵的竞赛提供弹药,而风险,也随之到来」。

过去,科技巨头们习惯于利用内部庞大的现金流来建设数据中心,但AI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这场竞赛的速度和规模,迫使它们必须寻找外部资本。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正密切关注,这些科技巨头将如何为AI数据中心买单,以及这些巨额投资能否转化为新的收入。

为了在激进扩张的同时维持健康的财务报表,科技巨头们开始与银行家们联手,设计出日益复杂的金融策略,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将部分成本和风险转移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一背景下,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备用担保协议(Backstop agreements)、银团贷款(Syndicated debt)等以往在科技圈鲜有耳闻的金融工具,正被一一搬上牌桌。

在将风险和成本“外部化”的探索中,三种创新的金融“玩法”浮出水面,其核心都是将风险与负债巧妙地“外部化”

1. Meta的“表外”策略:合资企业

Meta为其在路易斯安那州名为“Hyperion”的数据中心项目,发起了一笔高达290亿美元的融资。其结构核心是与投资公司Blue Owl Capital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其中,Blue Owl投入30亿美元股权,而项目所需的260亿美元巨额债务则交由债券巨头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在摩根士丹利的协助下进行银团分销。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未来Meta将以租赁费的形式偿还债务,从而将整个项目移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控制债务水平。

2. Oracle的“风险均摊”:银团贷款

作为全球第四大云服务商,Oracle最近同意成为Vantage Data Centers正在开发的一个1.4GW数据中心综合体的租户,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规模项目之一。由于项目体量巨大,开发商Vantage正与由摩根大通和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领衔,高盛等机构在内的六家银行合作,为项目所需的220亿美元债务进行银团分销。这种模式通过将风险分散给多个贷款方,使得单个机构的风险敞口得以降低,从而使巨额融资成为可能。

3. 谷歌的“精巧设计”:备用担保

而谷歌的方案最为复杂精巧,是“备用担保”。在这笔交易中,谷歌为云初创公司Fluidstack与数据中心所有者TeraWulf的租赁合同,提供了高达32亿美元的备用担保,并借此获得了TeraWulf 14%的股份。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该担保属于“或有负债”,只有在Fluidstack违约时才会触发,因此谷歌很可能无需将其计入当期负债。在谷歌的支持下,TeraWulf上个月通过由摩根士丹利和Cantor Fitzgerald承销的可转债筹集了10亿美元,是其初始融资目标的两倍多。

有个网友对上面三种创新金融玩法进行一针见血的点评:软银居然在这些项目上都没参与?众所周知,软银在ai主题上撒钱投资一向比较大胆。所以,要么报道没提及软银实际有投资的事实,要么项目好到meta、oracle、google更愿意吃独食,要么……风险高到连软银都被吓退?报道里,三大项目里各大财团银行都只要债权不要股权,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周五特朗普邀请了一堆科技公司高管去白宫,扎克伯格高调宣布META计划在2028年在美国数据中心和其他基础设施上至少投入6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看上去非常庞大,但怎么看都觉得有点魔幻,META去哪里找到这么多钱?

我们上次在META财报后算了一笔账,这家公司的资本支出加上回购股息,差不多一个季度要花300亿美元,META经历了3年的疯狂烧钱后,现金储备只剩下120亿美元,每个季度的利润则是180亿美元左右,差不多三季度结束,现金储备差不多就烧完了。

当前芯片巨头的业绩高度依赖几家超级巨头,一旦其中某家巨头减少资本支出,那对市场无疑就是毁灭性的。记得当年元宇宙泡沫破灭,那就是META烧不起了,未来AI泡沫破灭,大概率也会是META烧不起了。过去几个月,META的AI业务进展缓慢的消息也是频繁涌现,这可能会是10月后最大的风险所在。

高盛在报告中进一步将AI交易的演进划分为不同阶段,而当前市场显然仍沉浸在“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狂欢中。这场狂欢的燃料,来自于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等大型云服务商数千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高盛报告援引数据显示,市场对这些巨头2025年的资本支出总额预测,仅今年以来就上调了1000亿美元,达到3680亿美元

这笔巨额投资直接转化为半导体、电力设备、技术硬件等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订单和利润,推动了它们的股价飙升。然而,盛宴之下也潜藏着风险。高盛警告称,资本支出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放缓”,这给“第二阶段”股票的估值带来了风险。目前,这些公司的股价涨幅已远远超过其近期盈利的增长轨迹,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极度乐观预期。

高盛明确指出了当前AI交易的核心软肋:对科技巨头资本支出的依赖。分析师普遍预测,资本支出增速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出现明显减速。一旦增速拐点出现,可能会对相关股票的估值构成压力。尽管预测这一拐点的时间极具挑战性——因为市场共识已多次低估了科技巨头的投资规模——但这种减速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该行构建了一个极端压力测试场景:如果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突然回调至2022年的水平,这将使标普500指数2026年的预期销售额增长减少约30%。报告宏观估值模型显示,这种冲击不仅会直接打击短期收入,更会严重损害市场对长期AI驱动盈利增长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的估值倍数出现15%至20%的下调。

在我看来,AI板块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没产出,累计烧掉了1万亿美元了,巨头换来了不到200亿美元的利润增长,这样的故事长期肯定很难讲下去。周五三大芯片股的分化,实际上是一个拐点,市场将开始进入此消彼涨的存量竞争中。

来源:太保财评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