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京师大讲堂”大师讲座暨化学学院“杏坛大讲堂”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举行。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yn R. Bertozzi作主题报告,题为“Bioorthogonal chemistry: from
8月29日,“京师大讲堂”大师讲座暨化学学院“杏坛大讲堂”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举行。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yn R. Bertozzi作主题报告,题为“Bioorthogonal chemistry: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translation”。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协主席、化学学院教授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科研院相关负责人,化学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陈兴主持。
报告会前,于吉红亲切会见了Bertozzi教授,对其来访并开展“京师大讲堂”大师讲座表示诚挚欢迎。于吉红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整体布局、教育理念与建设成果,重点展示了化学学科在基础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突出进展。她表示,愿以Bertozzi教授此次访问为起点,推动北师大与斯坦福大学在相关方向构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长效合作机制,携手开拓协作共赢的新格局。
Bertozzi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对于“生物正交化学”这一方法的开创性研究历程,并以“细胞中的精密手术”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方法的高特异性、高效率和高生物相容性。她指出,生物正交化学反应既不干扰正常生理过程,又能实现特定的分子对接,以糖生物学与细胞表面标记为例,这类反应能够可视化癌症细胞的变化、发现新型生物分子,从而打开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窗口。
Bertozzi教授以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开发为例,讲述了生物正交化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她表示,生物正交化学在保证靶向癌细胞的抗体和强力药物分子间稳定而精准的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在特定位点实现高效偶联,从而大幅提高药物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
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生物正交化学在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问题踊跃提问、交流探讨。Bertozzi教授寄语师生,要敢于提出问题,打破不可能,在深耕专业的同时注重跨学科交叉合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方维海代表学校向Bertozzi教授颁授 “京师大讲堂” 纪念牌,对她所带来的精彩报告和对于科学研究的深度启迪致以诚挚谢意。
“京师大讲堂”及化学学院“杏坛大讲堂”将继续秉持开放、前沿、交叉的宗旨,聚焦全球科技发展重大议题与基础科学关键领域,广泛邀请国际顶尖科学家来校交流,持续打造高水平、引领性、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人才培养阵地,积极营造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校园学术生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动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