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 民族魂】邹韬奋:以笔为枪的抗日先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09:44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雄志 民族魂】专栏,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本期推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雄志 民族魂】专栏,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邹韬奋:以笔为枪的抗日先锋》。

毛泽东曾深情评价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作为三联书店的创始人,邹韬奋先后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全民抗战》等七种刊物,出版著作与译作数十部,指引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因积极宣传抗日,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为其笔名,寓意“韬光养晦,奋斗不息”。1895年11月5日,他生于福建永宽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经黄炎培引荐,邹韬奋加入中华职业教育社,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自此踏上新闻出版之路。1926年,他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积极为民发声,勇于抨击黑暗现实。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邹韬奋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日军的暴行、民众的苦难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使他彻底觉醒。他坚决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使《生活》周刊成为媒体界抗日救国的鲜明旗帜。

1935年8月,邹韬奋响应中共《八一宣言》,他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明确呼吁“团结抗日,民主自由”,激励成千上万青年奔赴抗日前线。1936年11月,邹韬奋因与救国会领导人一起积极推动政府抗日救国而被捕入狱,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邹韬奋获释。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先后见到董必武和周恩来。周恩来鼓励他到陕甘宁边区及敌后开办书店。邹韬奋郑重提出入党请求,周恩来表示党需要他留在党外工作,他欣然接受。1940年9月,他先后在晋东南解放区、延安、苏北、苏中和重庆开设书店,积极宣传抗战,传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思想。1941年皖南事变后邹韬奋出走香港,他更积极致力于政治活动,为实现民主政治奔走呼喊。

1943年,邹韬奋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他在上海病逝。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郑重提出:“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中共中央接受其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给予高度评价。1956年,人民政府在上海重庆南路205弄53号——他曾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建立“韬奋纪念馆”,以志永久纪念。

来源:中国军视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