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广元,来自人民网、中国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10余家央、省主流媒体代表先后走进昭化区中医院、射箭乡明觉卫生院、昭化古城、千佛崖等地,探访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领略三国古城魅力、感悟蜀道上的石刻艺术宝库,让
近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广元,来自人民网、中国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10余家央、省主流媒体代表先后走进昭化区中医院、射箭乡明觉卫生院、昭化古城、千佛崖等地,探访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领略三国古城魅力、感悟蜀道上的石刻艺术宝库,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了解中医药文化 激发浓厚兴趣
“丹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脑血管健康和心血管保护……”当天上午,在昭化区中医院门诊大楼一楼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室内,中医师陈明凤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健康知识科普。像这样的中医健康科普,每周都会准时开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医院除了定点科普,每月还前往乡镇开展带教活动,向村民普及中医药知识,并将中医研学等融入日常生活。”昭化区中医院党支部书记陈明清介绍,依托中药材原产地等优势,昭化区建立起以区中医院为主导的“中医院(区)—中医馆(镇)—中医阁(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中医药服务。2024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4万亩,年产量2.75万吨,综合产值4.09亿元。
射箭镇明觉卫生院中医馆内熏蒸、牵引、理疗等功能室齐全,环境古朴雅致,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我们向上对接优质资源,向下辐射村卫生室,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简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射箭镇明觉卫生院院长刘恒茂表示。
“从田间草药到百姓药囊,从理论研学到健康实践,昭化区不断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了解,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戚原表示,将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探访昭化古城 追忆三国历史
访古葭萌关,品三国文化。
当天上午,媒体代表一行走进昭化古城,了解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昭化古城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
费祎开府治事、张飞夜战马超、姜维兵困牛头山、霍俊守城……行走在昭化古城的石道上,一幕幕历史故事仿佛在眼前重现。媒体代表们走进考棚、孔庙、昭化县署、辜家大院、旧城墙等景点,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历史的痕迹。
“古驿道、古关隘、古城墙……在昭化古城,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迹得到完整保留,踏上古城里的石板路,一种时空交错感扑面而来。”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侯东表示,历史上,昭化古城以城为关,北枕秦陇,西凭剑阁,南通阆巴,金牛古道穿城而过,是古时北上长安、南下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采风千佛崖 观石窟艺术精品
千佛崖坐落于我市城北5公里嘉陵江东岸的金牛古蜀道旁,其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止于清代,现存950个窟龛、7000余尊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元石窟研究所讲解员代佳鑫介绍,如今的千佛崖,正借着“文博热”成为热门文化打卡地。
大家看到,崖壁下的步道上,游客沿造像缓步前行,有的拿着手机定格千年佛像的细节,有的紧跟讲解员聆听背后的历史……游客高度认可的背后,是景区对文物的系统性保护、持续性活化利用。
据了解,我市近年来推进千佛崖摩崖造像北区危岩治理,为千年石刻筑牢“安全屏障”;开展《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北朝洞窟考古调查与研究》等国省市重点课题,为后续文物精细化保护等提供科学支撑与理论依据;通过新颖活动强化宣传营销,让文化故事“出圈”,打造石窟咖啡新业态,为游客带来“文物+消费”的沉浸式体验……2024年,该景区实现收入22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9%和103%。
当听到为了有效保护千佛崖文物,曾经在崖下穿行的国道108线公路,已改道从景区外围通过,使千佛崖摩崖造像远离了车水马龙的“惊扰”。对此,媒体代表们颇为赞许,“在历史文物的保护方面,广元做得很好。”
期间,媒体代表们还走访了昭化区“月阳客栈”和天雄村村史馆等地。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怀英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江涛 陈静秋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