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大阅兵落幕,西方政要和主流媒体的关注点全都定格在中国集中亮相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上。坦白讲,这场阅兵在中国军队历史上,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装备展示,更是一次底牌公开。央视直播时那两句解说词——“和平需要盾牌,能战方能止战”——外表温和,实际分量千钧,既是全
据环球时报报道,九三大阅兵落幕,西方政要和主流媒体的关注点全都定格在中国集中亮相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上。坦白讲,这场阅兵在中国军队历史上,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装备展示,更是一次底牌公开。央视直播时那两句解说词——“和平需要盾牌,能战方能止战”——外表温和,实际分量千钧,既是全国观众的信心宣示,也是对所有试图挑战中国底线的势力的无声警告。
这次阅兵,陆基、海基、空基核武器首次同台,五款全新远程导弹和两款升级型号集中亮相,直接把中国核威慑体系升级推到台前。东风-5C、东风-31BG、东风-31BJ、东风-61、巨浪-3、惊雷-1……这些编号背后,每一款都是中国顶级科研团队和军工体系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外媒集体失语,最常见的评论就是“比西方同类装备更先进”,美国专家甚至干脆承认:“中国军队技术非常先进,最重要的是,它几乎可以自主建造所需一切。”
东风-5C的出现,让中国拥有了射程覆盖全球的液体燃料洲际导弹,能携带10枚分导弹头,理论上可以对全球任意目标实施核反击。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不仅射程更远,而且让中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跃升到全新水平——只要094型核潜艇一出港,全球任何潜在威胁都得掂量掂量成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的首次亮相,就是对外界质疑中国空基核打击短板的“正面回击”。轰-6N加上运油-20,再搭载惊雷-1,能覆盖北美大部分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的空基核威慑从量变跨入质变。
更值得玩味的是,东风-61作为全新设计的陆基洲际导弹,弹体比东风-41还大,射程、突防、载弹量全面提升。西方媒体和智库一边猜测中国是否采用了所谓“钱学森弹道”,一边又被东风-31BJ这种具备快速反应和常态战备能力的井基洲际导弹“惊掉下巴”。美国《卫报》不无酸意地点评:“北京的长期目标是与美国军事实力匹敌。”可事实是,这些导弹的亮相,早已让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逼近美俄。
央视的解说词看似平静,实则是对所有挑衅者的敲山震虎。“能战方能止战”,讲的是实力,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咬牙苦练、科技攻关的底气。外媒之所以震惊,并非因为这些导弹的参数,而是中国这场阅兵摊牌底气的自信——这些核导弹既不是摆设,也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正的“和平盾牌”。
中国的核政策一直强调“防御性”,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有了东风-5C、巨浪-3、东风-61、惊雷-1、东风-31BJ这些新底牌,谁还敢心存幻想?央视“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的表述,就是告诉世界:中国不主动挑事,但谁敢越线,必有回击。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分量。
阅兵的背后,是中国军队质量型建设的集大成。火箭军的前身第二炮兵,六十年从东风-1到东风-31,一路走来,从仿制到自主创新,从液体燃料到固体燃料,从单弹头到多弹头,真正实现了核武器的体系化、智能化、机动化。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首次公开,把中国远海防御的短板彻底补上,西方叫它“航母杀手”,中国人更清楚这是“家门口的底气”。
这次阅兵,海基力量虽然没直接上场,但巨浪-3的入列,让中国核潜艇真正具备“近海威慑远方”的能力。外界的猜测没停过,东风-41虽然没亮相,但大家都明白,这种战略级导弹只是时间问题。央视直播时,镜头扫过导弹车队和严肃的官兵面孔,那种“责任感”实在让人动容。这不是摆拍,而是真正的实战化检验。
无人作战体系同样是这次阅兵的亮点。美国媒体集体关注中国在无人作战飞机、协同作战平台、智能无人系统等领域的突破。美媒普遍承认,中国无人装备的体系化、实战化水平,已经对美军传统优势形成冲击。两型高度隐形的无人制空作战飞机、协同僚机和歼-20S双座隐形战机的配合,让外界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中国空军的跨代飞跃。澳大利亚战略专家评价:“中国展示的无人系统非常先进,有些领域已经比西方更强。”
激光等定向能武器的亮相,也让外媒集体“长见识”。LY-1舰载激光武器、车载防空激光设备,背后是中国军工体系对高新概念武器的量产能力。美国专家甚至感叹,“中国几乎可以自主建造所需一切”,这才是让对手最忌惮的地方。
西方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首次集中亮相,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震撼,另一方面更是对中国战略意图的高度警觉。美国五角大楼在2024年报告里明确写到:“解放军火箭军正在推进长期现代化计划,中国正在研发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将显著增强其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力量,并需要增加核弹头产量。”美国CNN、卫报、新闻周刊、动力网站等媒体不约而同地用“全球覆盖”“难以拦截”“体系化威慑”来形容中国核装备。国际军控圈的焦虑,不是没有理由的。
但中国的底线很清楚,核政策不变、战略防御不变,既不主动挑事,也不怕事。央视那两句解说词,其实说穿了,就是“实力就是最大的和平”。和平不能靠祈祷,必须靠实力守护。从“以武止戈、砥定乾坤”到“和平需要盾牌,能战方能止战”,中国军队用行动证明,只有亮出底牌,才更有资格谈和平。
抗战胜利70周年节点,解放军用最现代化的装备,向所有国人和外部势力宣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用小米加步枪拼出来的中国。装备可以更新,精神不会变。老兵看着这些导弹、无人机、隐形战机和激光武器,恐怕比任何人都明白,和平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回头看这次阅兵,技术层面的突破固然耀眼,更深层的信号是中国战略自信的全面释放。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补齐短板,无人作战体系成体系部署,高新技术装备量产化落地,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赶工”,而是长期积累、体系化攻关的结果。
外媒喜欢用“比西方更先进”“缩小与美俄差距”来形容中国军队,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能说明问题。美国专家承认,中国军力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最大的威慑”。西方军控圈的焦虑,只会让中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来源:君武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