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行业里“经营生产事故”相关的新闻着实不少,比如“汽修工安装减震重伤”、“00后汽修工发生意外,汽服老板赔偿72.8万”等,尤其是“修理厂修新能源车出事”的报道更是不止一起。
今年以来,行业里“经营生产事故”相关的新闻着实不少,比如“汽修工安装减震重伤”、“00后汽修工发生意外,汽服老板赔偿72.8万”等,尤其是“修理厂修新能源车出事”的报道更是不止一起。
这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就是事故。而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所以今天笔者主要聊一聊汽服门店安全事故和抵御风险的话题。
01
我们先梳理一下门店经营中最常遇到的安全事故类型,主要包含火灾类、机械损害类、触电类、自然灾害类以及一些其他类型。
先说火灾,这其实汽服店包括汽配店最常遇到的事故类型。
结合相关事件来看,引发汽服店火灾事故几率最高的就是“用电”。
常规情况下,因用电而起火的事故大多是线路老化、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甚至还有做饭。所以日常经营中,老板和员工一定要注意店内电路的情况,如果有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该检修检修该更换更换,万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还有就是要规范用电,比如要注意接线板的使用,一定要选择有质量认证的。
这一点连锁体系做得就非常细致,全部囊括进了定期检查的范围内,且普通门店也完全可以做到。
但现在,和“电池”相关的火灾隐患值得汽服店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隐患与传统用电问题交织,会让汽服店的火灾防控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一种是“电瓶车充电”,这种情况现在实在太多了。记得我在某虎工作的时候,总部明令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车间的,所以如果有员工是骑电动自行车需要充电的话,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第二种是共享充电宝。门店一定要禁止配备共享充电宝,有一年好像是上海的门店因为共享充电宝导致了起火,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第三种就是新能源车起火。新能源车电池包一旦因操作不当发生短路或热失控,火势迅猛且难以扑救。
再说机械损害。
这类事故在日常工作中,属于“频次高、但事故小、所以风险系数低”系列,例如使用各类工具导致的员工受伤或者车辆的轻微损失,但也曾出现过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网上可以搜到不少车辆从举升机掉落导致严重后果的报道,相关视频前段时间更是曝出了不少。
但是,一线人员其实应该很清楚,大部分机械伤害出现都是有迹可循的。且即便是在发生过程中,也完全可以避免,至少不至于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比如举升起来的车辆出现掉落情况即便再突然,人也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因为车子大多不会一瞬间掉落,且举升臂大多都会有倾斜情况…所以在安全宣传到位的情况下,员工完全能利用这几秒钟的时间逃至安全区域,也不至于想用一己之力去托举车辆了。
还有触电类。前面说过,很多火灾事故和用电是相关的,但这是最严重的后果。日常经营中,门店还会遇到其他触电类事故,比如员工操作电气设备时未关闭电源带电作业、检测新能源车辆高压系统时未佩戴绝缘防护装备等,甚至是使用老化、破损的插线板和电动工具,这些行为对员工安全的威胁也很大。
另外还有自然灾害、客户碰瓷等情况,在此就不具体展开了。
总而言之,凡会给门店造成额外损失的都是事故,面对这些事故,一定是“预防大于补救”,“事前控制大于事后处理”。
02
客观总结,目前汽服店遇到的绝大部分生产事故,其成因多源于与经营环境和行业习惯密切相关。
多数汽服门店业态传统、经营理念也比较传统,在日常工作中的防火意识总体也偏低。单就从店内员工随心随性叼着烟卷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更有甚者一边干着活还一边叼着烟卷,不仅防火意识极低、而且也不专业,非常影响客户体验。
2003年,我还在做机修的时候,也是一边干着活一边抽着烟的。由于那时候刚刚参加工作,还什么都不懂,并且那个时候也算是“技术为王”的时代,客户来了都得让个烟,送包茶叶什么的,简直是上赶着的买卖。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还是把服务做得更专业一些吧,不仅有利于提升客户的体验值,也可以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安全培训务必落实到位,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工具设备。比如员工在使用角磨机时,护目镜一定得戴,否则碎屑溅入眼睛的后果也是可大可小。
许多汽服门店虽有点检表,但大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执行。恳请各位同行务必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切实规避风险,避免事后追悔莫及。
其次,对于高电压车辆维修,须严格要求维修技师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流程断电操作。高电压车辆风险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不规范操作极易引发事故。
我记得十年前在上海梅赛德斯总部参加培训的时候,就有高压电的培训,培训之后还会有考试,如果高压电考试过不了是不允许回去的,那次培训真就有人第一次没考过,结果我们都返程了,那些没考过的还得继续培训继续考试。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可见其总部对于高压电的重视程度,并且我们当时培训的岗位不是维修技师,作为管理者也是要具备高压电的一些常识的,否则员工违规操作都看不出来。
第三,就是平时一定要做好全员的消防演练,以便提高全员的防火意识,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火情,这一点其实是尤为重要的,但很多汽服门店却都忽略掉了。以至于出现了小火情,由于惊慌失措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有一年我正在车间溜达,因为快下班了,也是检查一下车间6S的情况,突然觉得上面一闪,抬头一看照明灯起火了。由于那时候工作单位有部分国企性质,平时这类的培训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拉掉电闸,之后选择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而不是用水,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的防火灭火培训还是很有意义的。
最后,除了定期培训外,还需加强全员实时相互监督,管理层也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介入安全隐患,并在夕会中进行通报强调——安全事故无小事。
03
最后结合这个月落地的“社保新规”聊聊。
可能很多老板会觉得,这个事情会让一些经营本就出现困境的门店雪上加霜,但我觉得门店还是要理性看待,这不仅是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且也是门店减少经营事故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我提到的,只要是会给门店造成损失的都归为安全事故,“安全用工”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环。
我记得前段时间发生的“汽修工安装减震重伤,百万汽修店面临倒闭”事情中,后果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商业保险”;我前面文章中也提过遇到员工仲裁的事情……
“不签合同、不上保险”在我们这个行业是比较普遍的,但随着信息快速传播时代到来,很多员工已经知晓这种情况属于违法,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专门以此得利,被称为“流氓员工”。
所以,“全员社保”的强制化落地,对汽服门店来说,是规避“流氓员工”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可能会想不通:门店与员工签了协议,也给了保险补贴,员工能多拿钱、老板也能省些成本,本来是一举两得的事,为什么现在却必须得上保险?
其实不然。不要小看这份保险,它的价值就是体现在所有“万一”的时刻,比如生产事故中的意外受伤,比如员工突发重大疾病……它既是员工应有的保障,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风险防火墙。为员工规范缴纳社保,表面是增加成本,实则是为企业规避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巨额赔偿与劳动争议风险,从根本上保障了门店的平稳运行。
这几年行业在经营层面的难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难归根结底和“新能源趋势”和“车主消费谨慎”的变化有关,这时候该政策出现,对一部从业者来说肯定是生死线,但也是坚守品质、着眼未来的企业的安全线。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