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都快吵翻天了,就为比亚迪,好多人都在说,说比亚迪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叛变”了,搞上落后技术了,这不光时间点不对,连那个啥“吨位”都倒退了,我记得那帮新势力,一个个吹的,不都奔着两万吨去了吗,结果比亚迪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最近网上都快吵翻天了,就为比亚迪,好多人都在说,说比亚迪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叛变”了,搞上落后技术了,这不光时间点不对,连那个啥“吨位”都倒退了,我记得那帮新势力,一个个吹的,不都奔着两万吨去了吗,结果比亚迪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这事儿吧,得从一个挺专业的词儿说起,叫“一体化压铸”,说白了,就是用一个超级无敌大的机器,咣当一下,把一大堆零件直接压成一个整体,最开始玩这个的是特斯拉,那会儿马斯克搞了个叫“Giga Press”的大家伙,几千吨的力,直接把Model Y七十多个零件的后车身,弄成了一整个,当时整个行业都惊了,觉得这简直是神操作,效率高,车子还轻,然后呢,国内这帮新势力就坐不住了,立马就跟上,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狠,力劲、意德拉这些搞机器的公司,订单接到手软,蔚来啊、小鹏啊,都开始嚷嚷着要上万吨级的,后来小米造车,雷军开发布会,那更是直接把自研的九千一百吨压铸机当成宝贝一样拿出来说,好像谁家的机器吨位小,谁就落后了似的,整个行业就这么卷起来了,大家都在比谁的机器更大、更猛。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比亚迪慢悠悠地出手了,结果大家一看,嘿,吨位好像没那么吓人,没去争那个世界第一,这下好了,网上那些声音就来了,说你看看,比亚迪不行了吧,技术倒退了吧,人家都2025了,你还活在2020呢,但是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这玩意儿,它真的是越大就越牛吗?
你还别说,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那些新势力追求大吨位,说白了,一方面是真能提升效率,能把整个底盘都压出来,那多酷啊,另一方面,这也是个宣传的噱头啊,我用了世界最大的机器,说明我技术牛,我的车高端,这逻辑没毛病,对吧?可问题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机器越大,那造价、那耗电、那占地儿,都是天文数字,而且最要命的是,刚开始良品率不好搞啊,一堆废品出来那都是钱,比亚迪这种一年卖几百万辆车的厂子,他首先得求一个“稳”字,他得保证生产线不能出岔子,得保证成本能控制住,这才是他的命根子,所以他可能选了一个技术最成熟、成本最划算的吨位,而不是去争那个虚头巴脑的第一。
而且还有个更要命的事儿,就是修车,你想想,你那车,整个后半身或者整个底盘都是一整块铁疙瘩,万一哪天倒车不小心,duang,撞了一下,搁以前,可能就换个保险杠,钣个金,几百几千块搞定,现在不行了,对不起,你这一大块都得换,整个换掉,那维修费,噌噌地往上涨,保险公司一看,你这车出险成本这么高,那你的保费也得跟着涨啊,最后这成本,不都得车主自己扛吗,那会儿你还觉得这技术香吗?所以比亚迪这种卖大众家用车为主的,他肯定得考虑这个问题,不能为了自己造车爽,就不管用户以后用车的成本了,这事儿说白了,就很现实。
所以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技术倒退,而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新势力那帮人,很多都是互联网出身,他们喜欢搞颠覆,搞极限,用一个最牛的参数去定义产品,先声夺人,这是一种玩法,而比亚迪呢,更像个传统的制造业老师傅,他想的是全盘的生意,是怎么把规模搞上去,怎么把成本降下来,怎么让大家买得起也用得起,他追求的是一个平衡,是一个整体的最优解,而不是某个单项的冠军,反正我是这么看的,比亚迪这波操作,看着好像是慢了半拍,但可能,人家心里那盘棋,比谁都大呢。
来源: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