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二十余载的温暖重逢:患病老师住院,昔日学生成诊疗守护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1:36 1

摘要:“从讲台到病床,身份变了,师生间的情谊却从未改变。”61 岁的高中杨老师(化姓)躺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病床上,看着床边忙碌的医护人员,难掩心中的激动。让他意外的是,此次因左下肢疼痛入院,迎接他的竟是两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护士长冯岳湘是他二十多年前最欣赏

“从讲台到病床,身份变了,师生间的情谊却从未改变。”61 岁的高中杨老师(化姓)躺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病床上,看着床边忙碌的医护人员,难掩心中的激动。让他意外的是,此次因左下肢疼痛入院,迎接他的竟是两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护士长冯岳湘是他二十多年前最欣赏的勤奋学生;主刀医生的助手兰图医生,则是当年在作文里写下“要成为救命医生”的“小淘气”。这场跨越二十多年的重逢,在医院里奏响了医学与师生情交织的温暖乐章。

腿疼求医遇旧生,师生重逢暖人心​

杨老师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年。半年前,他开始出现走路后左足疲劳、酸痛的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再次行走症状便会复现。直到最近,夜间睡觉时脚趾刺痛难忍,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他才决定就医。“听邻居说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治糖尿病足有经验,我就抱着希望来了。”杨老师回忆道。​

入院后,科室为杨老师安排了ABI(踝肱指数)检查,初步判断其左下肢血管存在狭窄和闭塞问题。随后的下肢介入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了动脉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内分泌科下肢血管介入组的刘玄林副主任医师结合检查结果与杨老师的病史,确诊其为“糖尿病足”伴左足血管闭塞,并指出左下肢动脉多发硬化闭塞正是导致他腿部疼痛的根源,“开通血管对缓解症状、促进肢体恢复至关重要,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让杨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术前沟通和准备过程中,他一眼认出了护士长冯岳湘。“二十多年前她在班里特别勤奋,做事认真负责,我印象特别深。”更令他惊喜的是,手术当天,他看到主刀医生身旁的助手兰图医生,“这不就是当年写作文说要当医生的那个孩子嘛!”​

得知老师的身份后,冯岳湘护士长和兰图医生也十分激动。“杨老师当年特别关心我们,没想到多年后能以医护人员的身份守护他。” 冯岳湘表示,为了让老师安心,她全程陪同杨老师进行介入手术;兰图则全力协助刘玄林医生,默契配合完成操作。最终,手术十分顺利,杨老师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左下肢缺血症状迅速改善。术后检查显示血运良好,腿部疼痛彻底消失,杨老师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科室的下肢血管介入技术点赞,“这份跨越时光的守护,就像重新畅通的血流,温暖又有力!”​

医生解读糖尿病足:警惕“腿疼脚麻”,早发现是关键​

“老年人出现腿疼脚麻,常被误认为是关节炎、风湿病,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这时候就该警惕是否是‘糖尿病足’在作怪了。”刘玄林副主任医师介绍,通常所说的“糖尿病足”,本质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常见的缺血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下肢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血管狭窄、肢体供血不足,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感觉减退、静息状态下肢体疼痛,以及“间歇性跛行”——短距离行走就出现肢体疲劳、疼痛,休息后症状消失,且疼痛多集中在“小腿肚子”。​

“病情严重时,患者肢体末梢会变色发黑,足部溃疡难以愈合,甚至可能因坏疽需要截肢。”刘玄林强调,糖尿病足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早发现、正规防治至关重要,能最大程度避免截肢的痛苦。他提醒,无论是否已确诊糖尿病,若出现腿疼脚麻症状,都应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分泌科及时就诊,规范诊治。

“对于发病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运动锻炼和药物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扩张血管类药物。” 刘玄林表示,若病情较重,则需积极开展手术治疗。以往的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通过微小穿刺点将支架放入血管,或采用球囊扩张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开通狭窄闭塞的血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目前的首选治疗方式。​

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已成熟开展下肢血管疾病微创介入技术多年,每年为逾百位患者解除病痛,重拾生活信心,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刘玄林表示:“只要大家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治,就能把糖尿病足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少腿疼脚麻和截肢的痛苦。”

通讯员:周玉 冯岳湘 刘玄林 周洋

编辑:陈丽萍

来源:武汉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