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玉米已进入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一喷多促”的窗口期。9月4日,潍坊昌邑市举办第二期全市秋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田间课堂,市、县、乡农技专家与种粮农民齐聚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玉米中后期管理要点,手把手传授增产关键技术,促灌浆、增粒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8日讯 当前玉米已进入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一喷多促”的窗口期。9月4日,潍坊昌邑市举办第二期全市秋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田间课堂,市、县、乡农技专家与种粮农民齐聚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玉米中后期管理要点,手把手传授增产关键技术,促灌浆、增粒重、防病虫,冲刺秋粮丰产丰收。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何选择肥料,如何精准施用肥料?在青阜农业综合体,潍坊市农业专家郑以宏研究员详细讲解了种植过程中肥料选择与精准施用方法,“大家传统的习惯是‘一炮轰’,底肥用量大,田间管理过程中追肥用量少,认为这样省事,但根据多年的试验,底肥施用量一般为整个生育期总肥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选择缓控释肥更佳;剩余的肥料根据玉米生育期、墒情和雨水等综合情况,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在玉米小口、大口、抽雄、灌浆等时期随水少量多次施用更利于作物生长。”“锌、锰等微量元素肥料,大家最好运用喷施叶面肥的方式,便于作物吸收,不建议用滴灌还是喷灌的方式使用。”“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水溶 肥料,可不可以用?”有种植户问。“当然可以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溶性肥料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都是符合标准的,不管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易溶解于水,作物吸收都没问题。”
大田里玉米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掰开苞叶,玉米粒颗颗饱满紧实。玉米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适时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既可以起到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又促进灌浆成熟,加速籽粒灌浆速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还可以促壮苗稳长,增强作物抗逆性。然而怎么科学配比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便成了这项技术的关键。在昌邑市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大田,昌邑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宫瑞杰为种粮大户们进行了科学分析:当前多发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是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等,推荐大家选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混合喷雾使用,进行“一喷三防”。
“当前我市的玉米大部分进入灌浆乳熟期,整体来看玉米群体整齐,长势较好,玉米籽粒饱满,病虫害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全市完成‘一喷多促’作业面积累计85万亩,基本实现玉米种植面积全覆盖,今年秋粮已经丰收在望。”昌邑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王大庆介绍说。
昌邑市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增信分享了滴灌系统设备(如首部、主管、支管及滴灌带)的选型、安装与使用经验,实地观摩了合作社的玉米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田,现场交流了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操要点。今年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390亩地全部种植了玉米,品种有汉玉919、鲁单510、农大778等,夏增信介绍说:“播种时选用的是加载北斗导航系统的高性能单粒精播机,根据品种特性每亩播种5700至6000株,采用宽窄行模式,全部安装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带铺在窄行,水肥可以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节肥30%以上,同时还节约了人工。”昌邑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晓燕针对玉米灌浆期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一喷多促”等核心田管技术进行讲解,对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玉米中后期防灾减灾等工作与种植户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昌邑市持续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组织全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网格化技术指导服务,全面落实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于刚 通讯员 郑阳 李一凡 徐乐 潍坊报道
来源:羊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