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科研成果上新啦!

360影视 2024-12-20 11:36 4

摘要:实现乙肝治愈一直是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国近8000万乙肝患者翘首以盼的福音。当前,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作为乙肝治疗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长期治疗后,能够实现乙肝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上新啦!

近期,我校科研团队

在乙肝、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软骨再生、骨关节炎等方面

取得了数项成果和突破

一起来关注!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侯金林团队

智能模型识别+集成靶向药新策略,让乙肝治愈率突破30%大关

实现乙肝治愈一直是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国近8000万乙肝患者翘首以盼的福音。当前,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作为乙肝治疗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长期治疗后,能够实现乙肝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侯金林携手国内外的顶尖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团队,首次创新性地采用综合平台设计研究策略,同步集成了对多个新靶点抗乙肝病毒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效果的全面评价;首次引入了靶向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使得乙肝治愈率首次突破30%大关。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对于乙型表面抗原(HBsAg)水平低于1000国际单位的患者,治疗后乙肝治愈率可高达47%。

乙肝治愈新药平台研究设计

乙肝治愈新药平台研究设计与疗效结果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揭示HBsAg水平的长期动态变化对乙肝功能治愈所起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挖掘乙肝治愈的潜力人群,侯金林和樊蓉团队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对近1万名慢性乙肝患者实行全病程服务管理,经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基于每位患者的变量动态变化,采用全新算法,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新型且精确度高的乙肝治愈预测模型——GOLDEN(金牌)评分系统。这一创新成果能够平均提前19个月精准预测乙肝治愈的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优势人群。据研究显示,该类优势人群在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5年后,可有29%的患者实现乙肝治愈。

新型乙肝治愈预测模型——“金牌”评分系统

该研究成果以“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为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

基础医学院陈鹏团队等

揭示锌通过调控肠道布劳特氏菌酪氨酸代谢保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锌调控酪氨酸代谢保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新机制,增强了我们对微量元素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机制的理解,并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cholestatic liver injury, 以下简称CLD)提供了潜在且有效的防治方法。

研究团队发现口服补充一定剂量的锌可以有效改善小鼠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小鼠补充锌后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锌增加了肠道细菌Blautia producta 的丰度,并促进了代谢物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的生成。在第七附属医院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中发现,受试者锌补充剂两周后粪便中 Blautia producta 菌的丰度及代谢物对香豆酸含量同样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Blautia producta菌可以通过其HutH编码的histidine ammonia-lyase蛋白催化酪氨酸脱氨产生对香豆酸,通过引入HutH敲除菌及过表达菌证实锌元素则可促进该反应的发生,提示Blautia producta 菌可能是锌的主要响应菌群。

机制上,对香豆酸可以与肝实质细胞NOX2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在胆汁酸刺激下有效下调细胞内活性氧化物的生成,并抑制GSDME(E蛋白)相关的细胞焦亡,最终保护肝实质细胞。

研究团队还在大动物猪CLD模型上验证了锌和对香豆酸的有效性。不仅进一步为锌重塑肠道菌群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提示锌及对香豆酸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价值。

对香豆酸可与肝实质细胞NOX2蛋白相互作用

该研究成果以“Zinc promotes microbial p-coumaric acid production that protects against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为题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

基础医学院白晓春、高学飞团队

开发人软骨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鉴定软骨再生新靶点

该研究构建的人软骨类器官是一种研究软骨疾病与再生的高效工具,可在体外实时监测软骨形成及肥大过程;利用该工具筛选出的靶向α2肾上腺素受体可有效促进软骨形成并抑制软骨细胞肥大,具有较高的临床转化价值。

研究团队基于人拓展潜能干细胞,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干细胞诱导分化技术构建了包含软骨分化标志基因COL2A1-mCherry和软骨肥大标志基因COL10A1-eGFP的双荧光标记软骨类器官;利用该软骨类器官,对两千多种FDA批准的上市药物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发现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酚妥拉明具有同时诱导软骨生成和抑制软骨肥大的作用,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和胍法辛具有抑制软骨生成和诱导肥大的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酚妥拉明在小鼠及小型猪软骨缺损模型中可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向透明样软骨分化,抑制了纤维软骨形成。在人软骨外植体培养中,酚妥拉明可防止IL-1β诱导的炎性软骨退变。分子机制研究表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可以通过cGMP依赖途径产生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SLPI通过上调转录因子RUNX2和增强RUNX2转录活性的HES1,促进COL10A1等肥大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从而诱导软骨细胞肥大变性。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移植的SLPI敲除软骨类器官可维持透明软骨细胞表型,并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构建软骨类器官并筛选与验证α2-AR/SLPI通路的研究模式图

该研究成果以题为“A human organoid drug screen identifies α2-adrenergic receptor signaling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在Cell Stem Cell上发表。

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赵英华团队

将有效提升膝关节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共平面注意力”技术,能够跨序列学习膝关节MRI影像中的信息关联,有效提升膝关节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两地医疗和科技机构在智能医学影像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最容易受损的关节之一,如何高效整合不同序列影像中的信息一直是临床医学影像领域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与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共同开发了“共平面注意力”机制,通过跨序列信息的智能学习,实现对膝关节十二种常见异常情况的精准诊断。该研究中的“共平面注意力”机制可在不同MRI序列(如T1、T2、PDW序列)之间建立关联,通过深度学习自动提取和融合各个序列的关键特征,从而提高异常病变的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种膝关节疾病的识别中均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复杂病变和早期病变的检测中,诊断精度显著提升。

该项研究成果经过了大规模膝关节MRI数据集的测试和验证,实验显示,共平面注意力机制在多个膝关节异常类型的识别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有望大幅提升膝关节疾病的自动化诊断效率,还为其他关节和组织病变的智能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成果以题为“Learning Co-plane Attention Across MRI Sequences for Diagnosing Twelve Types of Knee Abnormalities”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朱兆华、丁长海团队等

锻炼干预骨关节炎的模型研究获进展

定量评估最佳的锻炼处方及其适用的亚人群对于优化当前针对骨关节炎的锻炼治疗建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研究团队专门对锻炼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进行了建模分析,汇集了全球188项临床研究数据,涵盖了12735名受试者。

研究发现,锻炼治疗的效果在2个月左右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锻炼治疗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且所有终点指标的效应均高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在为期12个月的治疗中,针对关节局部的锻炼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结合全身和局部锻炼的方案(如太极、瑜伽)。

该研究还探讨了水中锻炼结合肌肉强化和柔韧性训练的效果,发现这种组合方式能显著改善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总分、疼痛、僵硬和功能性评分,分别降低了18.8%、45%、17.5%和29.3%。此外,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年龄较小或基线WOMAC疼痛评分较高的膝关节炎患者从锻炼中获益最多。

科研机制图

该研究为临床上锻炼治疗处方的选择以及适宜人群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未来可探索将我国传统治疗方法,如太极等,与传统锻炼治疗相结合,从而发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成果以“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exercise on symptoms in osteoarthritis:a pharmacodynamic model-based meta-analysis”为题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发表。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