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收费低没手术,扣成了负绩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1:28 1

摘要:“这个月绩效又扣成负数,科室几个资深治疗师在打听跳槽。”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李主任的无奈,道出许多从业者的困境:一边是术后恢复、慢性病康复等需求逐年攀升,一边是科室因“收费低、无手术”,在绩效体系中屡屡碰壁,甚至“越努力、越亏损”。这矛盾背后,是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

☟上下滑动查看报名康复认证线下课

康复职考VIP 初级士107丨初级师209丨中级师381

医师中级348丨每日打卡赢永久题库

康复科困局:收费低、无手术,为何优秀科室却扣成负绩效?

“这个月绩效又扣成负数,科室几个资深治疗师在打听跳槽。”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李主任的无奈,道出许多从业者的困境:一边是术后恢复、慢性病康复等需求逐年攀升,一边是科室因“收费低、无手术”,在绩效体系中屡屡碰壁,甚至“越努力、越亏损”。这矛盾背后,是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定位偏差,更是行业亟待破解的结构性难题。

一、现实之痛:康复科的“绩效悖论”

多数医院绩效核算以手术、药品、耗材等“高创收”项目为核心,而康复科的服务特点与之天然相悖。

从收费看,康复治疗以“技术劳务”为主,定价长期偏低。如运动疗法单次收费30-80元,一名治疗师日服务15名患者,单日创收不足千元;而一台普通外科手术收费数千元,部分专科手术超万元。“单价差”让康复科营收难敌临床科室。

更关键的是,康复科无“手术收入”这一绩效核心支柱。不少医院将“无手术”等同于“低贡献”,甚至视其为“成本中心”。某医院绩效方案显示,科室绩效与“手术台次”“药品耗材占比”挂钩,康复科因两项数据极低被划入“低优先级”,需分摊公共成本,出现“负绩效”并非个例。

讽刺的是,这些“绩效垫底”的康复科,往往患者满意度最高。一位脑卒中患者家属说:“没有康复师,患者根本站不起来。”这种“高价值、低回报”的错位,正消磨医护人员积极性。

挂科/成绩分析/省线/买单科得4科获取

长按识别 或搜kfyxkk获取↑

二、困境根源:三重“枷锁”的束缚

康复科的绩效困境,是医疗体系认知偏差、制度滞后的共同结果。

1. 认知偏差:康复是“辅助”非“核心”

不少人认为康复是“术后锦上添花”,这种观念直接体现在资源分配上:临床科室优先获设备、床位支持,康复科常被安排在院区边缘,床位占比不足5%,人员编制紧张。

实则现代康复医学是“疾病治疗全周期”核心。以骨科手术为例,术前康复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数据显示,规范康复可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30%,再入院率降25%。但这种“长期价值”,在“短期营收”导向的绩效体系中难被认可。

2. 定价机制:技术劳务价值被低估

康复师需经专科本科、继续教育才能独立工作,但其劳务价值被严重低估。某地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收费1.2万元,而“腰椎康复训练”单次仅50元,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总费用3000元,不足手术费1/4。且近10年人力、设备成本涨超50%,康复项目收费仅上调1-2次,涨幅不足20%,“成本与收益倒挂”让科室陷入“多治疗、多亏损”怪圈。

3. 绩效体系:“重创收、轻价值”

当前多数医院绩效以“营收”为核心,侧重“手术量”“耗材收入”,忽视康复科在“患者功能恢复”“医疗质量提升”上的价值。如某医院以“人均营收”分配绩效,康复科人均营收仅为外科1/3,医护绩效不足外科医生一半;即便患者满意度高,也仅获少量“精神奖励”,难引优秀人才。

商城 直播 课堂 认证 刷题 考试

☟上下滑动查看报名康复职考VIP

康复职考VIP 初级士107丨初级师209丨中级师381

医师中级348丨每日打卡赢永久题库

三、破局之路:多方合力寻突破

破解困境需政策引导、医院改革、社会认知转变形成合力。

政策层面,需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回归”,将技术劳务价值纳入定价核心,提高核心项目收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扩大医保覆盖,放宽报销限制,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为科室提供稳定营收。

医院层面,要打破“唯营收论”,建立“多元化”绩效体系:增加“患者功能改善率”“康复有效率”等价值指标,给予绩效奖励;设立专项补贴,弥补绩效缺口;推动多学科协作,让康复科参与患者全周期治疗,绩效与团队收益挂钩。

社会层面,需通过宣传、科普,让公众明白“康复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推动康复理念进校园、进社区,从需求端带动科室发展。

康复科的绩效困境,是“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技术价值”与“价格体系”的冲突。唯有认可康复科的独特价值,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落地,才能留住人才,让康复医学守护更多人“重新生活的希望”。期待未来,康复科能在医疗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是科室的“春天”,更是患者的“福音”。(本文首发于康复医学网,转载需授权)

来源:话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