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济南长清的孝堂山,矗立着一座东汉石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它被誉为“华夏第一屋”。1961年,石祠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言
在济南长清的孝堂山,矗立着一座东汉石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它被誉为“华夏第一屋”。1961年,石祠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堂山石祠的价值,在建筑、在历史、在雕刻、在书法……整座石祠以青石砌就,单檐悬山式屋顶再现汉代建筑之美;满室充盈的汉画像,宛如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鲜活再现千年前的历史;石壁内外的题刻,则忠实记录下了从东汉至明清的古人“弹幕”,让这里成为一处跨越时空的“对话场”。
它的存在,是东汉孝道文化的“活化石”;石祠主人身份成谜,北魏郦道元、北齐陇东王和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各执一端;“风伯吹屋”的画像,则暗藏着我国传统神话体系演变的密码……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济南寻宝记》,以AI技术唤醒沉睡的石祠——当“大王出行图”的车轮重新转动,当沉着英勇的七女跃下石桥……让我们一同破解祠主身份之谜,探寻汉代孝文化真谛,领略石刻艺术如何从古朴走向精丽。
在济南孝堂山石祠的西壁上,一篇《陇东王感孝颂》静静诉说着一个失意权贵与一座古老石祠的奇妙缘分。这方刻于北齐武平元年(570年)的石碑,不仅记录了陇东王胡长仁的人生际遇,更成为中华孝道文化的重要见证。
公元569年,一队车马缓缓行至济南孝堂山下。队伍中的主角,正是被贬为齐州刺史的陇东王胡长仁。这位曾经的尚书令、当朝国舅,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低谷。
就在数月前,他还是北齐朝廷中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如今却要远离京城,赴任地方。命运的转折如此突然,让他措手不及。不知道望着这座古老的石祠时,他会不会叹一声“世事无常”。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胡长仁如何游历孝堂山石祠?刻在石祠西壁的《陇东王感孝颂》,详细记录了当日的场景。颂文中写道,他在王妃、子女、宾僚的陪伴下,欣赏石祠里的画像。或许,那些描绘孝子故事、战争场景的石刻,深深触动了胡长仁,所以次年,他就命人在石祠西壁刻下了这满壁的碑文。
碑文开篇的“陇东王感孝颂”六字采用庄重的篆书,序文与颂则用平正的隶书书写。碑文中“郭巨之墓,马鬣交阡;孝子之堂,鸟翅衔阜”的描述,让后人误以为这里就是著名孝子郭巨的墓地。这个美丽的误会,却让孝堂山的孝道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在胡长仁之后,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他们不仅欣赏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更在这篇感孝颂前驻足沉思。一座石祠,一篇碑文,就这样串联起了千年的文化记忆。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如今,当人们研究济南孝堂山石祠、探讨汉画像艺术或品鉴古代碑刻时,都绕不开这篇《陇东王感孝颂》,也忘不了那个在人生低谷时留下永恒印记的陇东王。
出品单位: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南广播电视台
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策划创意团队
来源:天下泉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