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因为惊天倒钩,也不是因为裁判的离奇判罚。而是因为,当终场哨声还未吹响,四万多名球迷,主队客队,突然像被按下了同一个开关,齐刷刷地起立,开始合唱。
你敢信吗?一场足球赛,竟然能霸屏所有热搜。
不是因为惊天倒钩,也不是因为裁判的离奇判罚。而是因为,当终场哨声还未吹响,四万多名球迷,主队客队,突然像被按下了同一个开关,齐刷刷地起立,开始合唱。
唱的不是队歌,而是一首老掉牙的红歌。
上一轮,吉安队客场挑战赣州队,41806名球迷,就在赣州主场的看台上,同声高唱《十送红军》。那场面,简直了。足球的狂热和历史的厚重,在那一刻撞了个满怀,让无数屏幕前的人瞬间破防。
这叫什么?这就叫刻在DNA里的红色基因。
而现在,这股风,要吹得更猛了。9月7号,吉安主场对阵抚州,美女主持人小乔已经公开喊话,邀请全城百姓,再来一次万人大合唱,这次的曲目,是《映山红》。
说实话,我已经搞到票了,就等着冲进吉安全民健身中心,加入那片红色的海洋。
你可能会问,为啥是吉安?为啥又是《映山红》?
朋友,你以为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南方小城吗?不,这片土地,是用烈士的鲜血浸泡过的。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改变历史的三湾改编,都发生在这里。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这里是主战场。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可能都埋藏着一段悲壮的故事。
这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0006名。五万零六个名字,背后就是五万零六个破碎的家庭,和五万零六段向死而生的信仰。
这里走出了147位开国将军,全国地级市里独一份的荣耀!“万岁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都是这里的“庐陵子弟”。还有那位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打出赫赫威名的“佛光将军”张国华,他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更因在西藏战场上极力保护布达拉宫等文化古迹而备受尊敬,被人们赋予了这个充满善意的绰号。
在吉安,唱《映山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为了纪念朱毛会师95周年,吉安搞了个“万山红遍唱井冈”的活动。你知道有多火吗?光一个短视频平台,就冒出来1.3万多条唱《映山红》的视频,播放量直接破亿。
我当时就觉得,《映山红》简直可以当吉安的“市歌”了。
这首歌,可不是随便选的。它出自1974年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唱的是孩子盼着当红军的爸爸归来的心情。“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这唱的哪里是风景,分明是当年苏区百姓对子弟兵的无尽思念和期盼啊!
我有幸,曾为一个叫陶塘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拍摄过他们合唱《映山红》的视频。我把第一个镜头,就设在了缠江坪七烈士陵园。当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在烈士墓前响起,那一刻,我感觉历史从未走远,它就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歌声里。
好了,主队的故事够硬核了。那客队抚州呢?是来当背景板的吗?
恰恰相反。抚州一来,这场球赛的“红色浓度”,直接拉满了。
很多人都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场悲壮远征的序幕,是在哪里被撕开的。
答案,就是抚州的广昌。
广昌,当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紧挨着瑞金。第五次反“围剿”中,最惨烈的一战——广昌战役,就在这里打响。当时,在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放弃了擅长的游击战,选择用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蠢办法硬碰。结果呢?血流成河,伤亡惨重。
广昌失守,苏区的北大门洞开,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才有了后来的长征。可以说,长征的每一步,都是从广昌的废墟上开始的。我曾去过广昌的战场遗址,那些老房子的墙壁上,至今还嵌着密密麻麻的弹孔,像一张张无声诉说着当年惨烈的嘴。
所以你看,当吉安队遇上抚州队,这哪里是对手?这分明是身上流着同样血液的兄弟!他们的父辈,曾在同一片红土地上,为了同一个理想,并肩战斗,或者,倒在冲锋的路上。
如今,硝烟散去,他们的后代,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用一场足球赛来相逢。
所以,9月7号,当《映山红》的旋律在吉安上空响起,那将不仅仅是一首歌。那是历史的回响,是后辈对先烈的告慰。告诉他们:你们当年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甚至可以在这里,享受足球带来的纯粹快乐。
我已经能想象那个画面了。几万名球迷,暂时忘掉比分,忘掉输赢,用同一首歌,连接起两座城的共同记忆。那一刻,足球的胜负,早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从未忘记。
来源:钓鱼聚宝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