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声突如其来的鞭炮声,让他在镜头前下意识地蜷缩身体,眼神中闪过无法掩饰的恐惧。
一声突如其来的鞭炮声,让他在镜头前下意识地蜷缩身体,眼神中闪过无法掩饰的恐惧。
这位被称为“老王”的伊拉克男子,此刻却在中国烧烤摊上安心地继续用餐——他回家了。
2024年春节,伊拉克美食博主王立轩在郑州烧烤摊拍摄视频时,突如其来的鞭炮声让他瞬间愣住。
几秒钟后,他意识到这不是战火中的爆炸声,而是中国人庆祝节日的鞭炮,于是苦笑摇头继续吃饭。
这个镜头被摄像机记录下来,观看次数超千万。
弹幕上满是“不用怕,这是在中国”、“抬头惊愕是对自己负责,笑着把头低下是对中国的信任”。
1994年,王立轩(艾哈迈德·穆罕默德·贾巴尔)出生于伊拉克。他对祖国的记忆不是美丽的两河流域文明,而是硝烟与警报声。
2003年某日凌晨三四点,九岁的王立轩在睡梦中被凄厉的警报声惊醒。
随后他听到飞机轰鸣和爆炸声,窗外火光冲天。
这个夜晚成为他童年记忆的分水岭,从此“特别像一场噩梦”的战乱生活开始了。
为躲避战火,一家人辗转逃到叙利亚。
在叙利亚,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生活稍有好转,却又遭遇叙利亚内战。
不幸降临了。王立轩在买饼途中被流弹击中,子弹穿透了他的腹部,留下了一个对穿的伤口,伤势严重。
“我对这个世界,我已经没有活着的希望”,回忆起那段经历,他如是说。
叙利亚的战乱愈演愈烈,王立轩一家决定再次逃离。
由于航班大面积取消,他们只能先辗转前往黎巴嫩,艰难地办理护照,最终抓住了最后一班飞往中国的航班。
2014年,王立轩通过叔叔的介绍来到中国,这个决定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
初到中国时,战争带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仍然困扰着他。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出门有人按喇叭,我就要吓得……”即使是汽车鸣笛这样的日常声响,也会触发他的战创伤反应。
在亲戚的帮助下,一家人在宁夏银川安顿下来。
他的父亲靠电工手艺养家,母亲则在国际语言学校帮忙做阿拉伯饭,照顾那些吃不惯中餐的留学生。
王立轩本人在姨父的安排下,成为一所国际学校的阿拉伯语实习教师。
为了更好融入中国生活,他一边教阿拉伯语,一边自学汉语。
王立轩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中国朋友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和鼓励。
他回忆道:“我跟他们见面的时候,就说了个‘你好’两个字,他就你好你好你好,非常热情。
而且会给你一个笑容,然后一步一步给你教,去跟你说这个是什么东西。”
中国朋友不仅教他语言,还教他做人处事的道理:“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让你在未来、在将来不会走弯路。”
王立轩特别喜欢探索中国的美食文化。
他感叹道:“中国的美食太丰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很幸福,家人们。
想吃宁夏的羊也可以,想吃新疆的羊也可以,想吃甘肃的羊也可以,我们伊拉克,家人们,就一个(种)羊。”
他喜欢去接地气的小馆子,觉得里面的人很朴实,“跟他们聊天很有治愈感”。
他享受着一边拍摄一边学习、了解城市文化的过程,不禁感叹“哇塞,就感觉太美了。”
王立轩的生活经历了几次转变。
他从阿语教师变为留学生班主任,还尝试过模特、演员、带货主播等职业。
2017年,一位模特经纪人发现了他,说他“长得很有异域风情,可以试试做模特”。
第一次拍广告他赚了500元。虽然不多,但这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新可能。
2018年,他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举办的网络短视频培训比赛,学会了基础剪辑和平台运营技巧。
转机出现在一次简单的吃饭经历中。
有一天,老王去了一家拉面馆吃饭,随手拍下了吃拉面的过程,并将视频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视频,意外获得50多万点赞。
从此,他走上了美食博主的道路,创建了账号“老王在中国”。
他的简介这样写道:“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楚,更懂得珍惜来到中国后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爱这里的美食,我爱这里的风景。”
王立轩的视频风格朴实接地气,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烟火气息。
网友们亲切地给他取了谐音名“往里炫”。
他的粉丝数从几万暴涨到1500多万,后来甚至达到了2000多万。
2024年2月,王立轩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伊拉克,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
在巴格达,他惊喜地发现了中餐馆,以及中国援建的学校、医院、桥梁、铁路等设施正在加紧施工。
路过一座正在修建的桥梁,看到中国工人在现场工作,他兴奋地对父亲说停车。
他上前与工人们交流:“好兄弟你在干嘛呢?你怎么在伊拉克?你老家是哪里的?你在伊拉克多久了?”
工人们告诉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到伊拉克,帮助建立了许多桥梁、100个医院和100个学校。
王立轩感叹道:“我一直在中国待,我知道中国人做事的风格,中国的速度。我很有安全感,我就感觉我的家乡有希望。”
他深感“中国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正拉着伊拉克往前走”。
这种实实在在的改变,让曾经对战乱失去希望的王立轩,看到了祖国重建的曙光。
王立轩开始把作品“搬运”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账号名为“伊拉克人在中国”。
他希望通过短视频让更多国家网友了解中国美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他说:“他们慢慢通过我这个简单的表达方式,让他们也能看到美好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和平的中国。”
王立轩已经学会了写三个汉字:“爱”与“和平”。这简单的两个字,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全部理解与渴望。
他在节目《非正式会谈》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在中国我能好好活着”——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却道出了无数战争地区人民最深切的渴望。
如今,王立轩计划将视频内容扩展到中国的旅游、茶文化、服饰、习俗、少数民族等领域,向世界展现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烟火气的中国。
王立轩把在中国拍摄的视频放到国外网站,取名“伊拉克人在中国”。
透过他的镜头,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和平、友好、真实的中国。
他说来中国后感觉自己重新出生了。“我身边的朋友,我不允许他们说我三十岁,只允许说我十岁”。
从战火中走来的孩子,如今成为了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他在中国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也正在帮助更多人看见和平的价值。
来源:集美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