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提质、保障加码!广西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幸福答卷写满“获得感”|格外关爱·非凡五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2:45 1

摘要:110.05万人次获两项补贴,46.78万名入低保特困;79.69万名享免费康复,9.29万人次残疾儿童救助,5.92万户家庭改无障碍;36.41万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59.11%,较“十三五”提高了7.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110.05万人次获两项补贴,46.78万名入低保特困;79.69万名享免费康复,9.29万人次残疾儿童救助,5.92万户家庭改无障碍;36.41万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59.11%,较“十三五”提高了7.3%……

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无不彰显广西残疾人事业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在筑牢基本民生底线、升级服务保障供给、拓宽平等就业路径上的扎实作为,更见证着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实现全面发展的坚实步伐。

据记者了解,“十四五”以来,广西各级残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改善民生福祉,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交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残疾人致富增收

在南宁市马山县,“阳光助残基地”正在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的双轮驱动模式,打造残疾人增收的“源头活水”。在产业帮扶方面,基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适合残疾人参与的里当鸡特色产业,采用“政府+基地+残疾人”模式,全程帮扶100名残疾人参与生产,并持续提供技术指导、跟踪回访等闭环服务。在就业帮扶方面,基地引导爱心企业打造“培训+就业”一体化平台,针对残疾人特点深度开发多元化岗位,帮助16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岗位涵盖产品外包、文案设计、电商直播等,残疾人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

“十四五”以来,广西实施“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帮扶机制,将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定期开展防返贫监测和数据比对,全区有7.92万名残疾人纳入防返贫监测,目前已消除监测风险5.95万人。

开展“壮美广西·百千万助残兴万家”专项行动,每个县(市、区)均建有“阳光助残基地”,每年帮扶1万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17.37万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得到托养服务,4.64万名残疾学生获得助学资助。争取粤桂协作资金2300多万元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等项目,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了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开展“助残就业·桂在行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控制好摇杆移动的力度、速度和方向,才能确保无人机飞得又稳又准。”2025年7月29日,广西(玉林)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内,40名残疾人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全神贯注地进行无人机实操训练。当下,玉林市正积极加快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市残联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不仅是顺应产业发展的必然之举,更是助力残疾人融入新兴行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后,都将获得农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作证,为今后的就业之路增添有力砝码。

“十四五”以来,广西深入实施《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系列政策。实施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累计培训残疾人6.79万人。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带动帮扶1000多名残疾妇女就近就业。发挥“一联盟两基地”(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和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吸纳共53家爱心助残用人单位加入爱心助残就业联盟,共安置1791名残疾人就业。

同时,打造“桂创翼”品牌,累计引进37个入孵项目,先后带动或辐射带动超170名残疾人就业。全区累计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56个,在岗就业残疾人964人,累计安置残疾人4174人次。推动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实现与人社、医疗保障、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协同共享,全区共审核认证4.58万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10.95万人次。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100多场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实现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基本信息调查录入率100%,连续4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0%以上。

2024、2025年,广西连续两年举办“阳光助残桂品出圈”助残就业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推介我区助残就业产品,统筹多方资源扩大助残就业创业产品销售,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实施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累计培训残疾人6.79万人。

开展“康复服务·桂在行动”,赋能残疾人生产生活

3月11日,在崇左凭祥市夏石镇新鸣村岜本屯,50岁的梁礼军正在家门口检修微耕机,动作娴熟。若不是特别留意,旁人很难看出来,他的右前臂戴着的是一具肌电控制智能假肢。

“我已经用左手种了几十年的地了。”17岁时,梁礼军在一次事故中右手被截肢,2023年,他获得自治区残联“惠残工程”公益性项目资助,适配了一具可以利用肌肉信号控制的智能假肢,他的右手能做抓、握等动作。他不但可以双手拿着锄头,还能开着微耕机下地干农活了。

今年2月召开的广西新春第一会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7月18日,广西科技助残创新联盟授牌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南宁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科技助残创新联盟规则》,并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授牌。广西科技助残创新联盟由广西残联牵头创建,联盟成员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助残企业及助残机构,旨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用科技进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赋能改善残疾人关爱服务和生活品质。

“十四五”以来,广西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连续4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为10.49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救助服务,救助率、服务率排名保持全国前列。联合卫健委等部门开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等行动,完善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机制。组织开展“万医进万家”“辅具服务八桂行”等健康助残活动,累计为72.69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康复服务,为17.2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辅具适配服务。全区累计培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培育391家康复机构。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东盟特殊教育学术交流大会暨孤独症教育康复专题学术会议、中越(崇左—谅山)残疾人事务交流活动,促进与东盟国家残疾人康复事务交流合作。

此外,广西在残疾人关爱服务供给、激发内生动力、合法权益保障,以及平等参与社会环境优化等方面,均收获了扎实成果。同时,广西同步深化残联改革,通过系列举措着力提升残联组织的服务效能与专业水平;在帮扶机制落实上,不仅严格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帮扶工作机制,还组织党员干部针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结对帮扶残疾人已超20万名。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