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美诊所正面临严峻的业绩增长挑战:行业头部上游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亦难言乐观,上半年业绩完成率普遍不足五成。这一现状,正是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医美从业者的真切体会。
文 杨雪 医药经济报
医美诊所正面临严峻的业绩增长挑战:行业头部上游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亦难言乐观,上半年业绩完成率普遍不足五成。这一现状,正是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医美从业者的真切体会。
艾尔建美学与德勤携手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对此现象给予了数据支撑:全国医美机构整体增长步伐明显放缓,部分地区在2024年甚至遭遇了短暂的“闭店潮”。消费降级趋势正逐步渗透至医美行业收入端,导致医美机构收入与客户基数同步缩减。这或许正是医美市场转向下行通道的深层动因。
据《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数据,2024年医美项目客单价同比下降10%,而同期医美消费群体规模却持续扩大。2024年医美消费人数同比增长10.7%,总量攀升至3100万。
基于当前观察,医美行业并非陷入持续衰退,而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供给侧加速洗牌与分化,行业正稳步迈向“合规化、品质化、品牌化”的发展新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合规、服务质量低下的机构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而那些注重安全、提供优质服务且价格透明的机构,则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近期陆续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可见,市场逆风率先对中游医美服务机构造成重创。以朗姿股份、奥园美谷、医思健康等企业为例,尽管这些企业旗下坐拥多家综合性医院或数十家门诊,但业绩普遍呈现下滑态势。以朗姿股份为例,在其旗下的七大医美品牌中,除晶肤医美外,其余六个品牌在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均大幅下滑,下滑幅度几乎均超50%。
大型综合医美医院业绩出现崩盘,根源在于医美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变,由以整形为主逐步转向以抗衰为主。《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整形外科曾是大型医美机构的重要业绩支撑,贡献约20%的业绩份额。然而,鉴于整形外科手术风险较高、恢复周期漫长且效果具有不可逆性,62%的潜在消费者减少了对整形外科项目的需求,致使相关项目治疗率出现断崖式下跌。
医美市场的逆风不仅席卷中游服务机构,还进一步向上游产业蔓延,曾经被视为增长神话的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等领域也未能逃脱市场困局。
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的玻尿酸填充剂——乔雅登,也难以抵御市场下行的压力。乔雅登素有玻尿酸中的“爱马仕”之称,源自全球最大的医美上游公司艾尔建。艾尔建母公司艾伯维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美学业务全球销售额约为13亿美元,同比下降8%。这一下滑趋势已持续多个季度,呈现出连续下滑的态势,表明医美业务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显著好转。
在中国市场,艾尔建更是深切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解读交流会上,艾尔建特别指出,经济大环境的逆风因素导致旗下乔雅登销量大幅下滑,成为其美学业务国际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
国内玻尿酸填充剂龙头企业爱美客也遭遇上市后首次业绩负增长。爱美客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滑21.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9亿元,同比降幅达29.57%,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曾经被视为增长神话的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如今也难以独善其身,增速开始明显放缓。重组胶原蛋白龙头企业锦波生物2025年上半年业绩虽仍保持增长,但营收同比增速为42.43%,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6.65%,均创下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显示出市场增长动力不足。
在当前国内医美市场整体面临增长困境、上市企业普遍承压的大环境下,仍有少数企业凭借独特的战略布局与业务模式脱颖而出,成为逆势中的“幸运儿”,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美丽田园作为定位高端的双美机构,在市场下行周期中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美丽田园凭借“双美+双保健”的商业模式,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成为中游服务机构中的佼佼者。高端客群通常具备较强的消费实力与稳定性,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为美丽田园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战略层面,美丽田园提前布局,通过收购扩充业务品类,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2024年,美丽田园收购保健养生机构奈瑞儿,成功增加会员资产与资源。以身体护理作为入口,将客户导流至医美业务,利用生活美容高频消费带动医美低频业务,形成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氧下场布局轻医美诊所,其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今年二季度,新氧美容治疗服务营收达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环比增长46%,美容治疗服务营收主要来源于新氧轻医美连锁。去年11月,新氧官宣推出全新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截至目前,已开设29家轻医美连锁品牌门店。在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今年6月,其中25家门店已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
新氧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新氧持续探索优质好价的服务模式,通过自建营销渠道、集中采购、数智化管理等产业整合与成本结构再造的方式,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医疗交付环节,而非单纯的运营管理,用心提升医疗交付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价格透明合理、安全可靠、品质一致的服务。我们坚信,若消费者能够找到一家服务优质、价格合理、效果满意的机构,自然会选择复购并推荐给身边的人。”
在上游竞争激烈的战场中,巨头高德美凭借新品“童颜针”在中国市场实现强劲增长。高德美拥有玻尿酸填充剂、肉毒素和童颜针等核心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2025年上半年,高德美注射美容业务营收达12.4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注射美容在巴西、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和英国等市场增长尤为强劲。
从这些“幸运儿”们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在行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传统的增长方式已逐渐失灵。企业若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应时而变,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重新发现并深入理解用户需求。通过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与其说医美市场正处于下行通道,不如说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只有那些能够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精细化控制成本的医美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下,医美行业正处于危与机并存的关键节点,整体增长面临诸多挑战。那么,导致当前医美行业增长困境的主要因素究竟有哪些?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医美行业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信心紧密相连,在经济压力下,部分有医美需求的人群选择削减或推迟医美支出。《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的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整体而言,中高收入医美需求者的医美消费行为趋于保守。2024年,尚有78%的需求者维持或增加了医美消费金额;然而,2025年,这一比例大幅降至57%,消费信心受挫可见一斑。
行业竞争加剧
医美行业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医美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除了传统医美机构不断扩张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外,电商平台和化妆品企业也纷纷涌入医美下游赛道,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这种多元化的竞争主体涌入,使得市场份额争夺愈发激烈,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在行业剧变的大背景下,众多医美机构仍深陷传统经营模式的窠臼,未能及时顺应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新氧相关人士表示,医美行业过去长期依赖高客单价、重营销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随着医美需求从整形向抗衰转变、消费者日趋理性以及客单价持续降低,这种传统营销模式已成为机构发展的阻碍。下游的定价体系、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等亟待进行全面转变。
当前,不少医美机构仍将竞争焦点集中在高客单价客群上,忽视了追求服务与性价比兼具的庞大客群。事实上,这一客群规模庞大,是极具潜力的新增量市场。新氧青春诊所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以打造标准化、兼具品质与性价比的服务模式为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消费逻辑转换
医美消费正经历从奢侈消费向大众化消费的扩张过程,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促使市场增长逻辑发生深刻转换。在消费降级、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行业发展范式转变的多重压力下,医美供给端呈现出过度饱和的状态,而需求端则更加理性和多元。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使得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期。
在行业调整期,医美行业已开启整合进程。目前,国内医美中游服务行业存在进入门槛低、集中度低的问题,CR5仅为0.7%。随着行业经历结构性调整,整合步伐将加速,市场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以美丽田园为例,该企业通过近几年的收购战略,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整合的典型案例。(杨雪)
转自2025年第35期《医药经济报》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