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与当代价值回响——观电视剧《我们的河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4:03 1

摘要:王雷饰演的青年党员庄埼风戴着一副眼镜,文弱书生模样,却有着铮铮铁骨,在山东沂蒙山区崮城县开展抗日工作,他说:“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谁也不能抢占。”这句话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王雷饰演的青年党员庄埼风戴着一副眼镜,文弱书生模样,却有着铮铮铁骨,在山东沂蒙山区崮城县开展抗日工作,他说:“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谁也不能抢占。”这句话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部名为《我们的河山》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这部剧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家乡沂蒙山区动员群众、发展基层武装,开辟、建设和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的故事。

《我们的河山》以其真实的历史还原、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抗战题材作品中的一抹亮色,被观众誉为“继《亮剑》之后又一部抗战剧佳作”。

《我们的河山》由《功勋》《平凡的世界》原班团队打造,导演毛卫宁提出了“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的创作理念。为还原地道战场景,剧组在沂蒙山区真实挖掘了数百米地道;为呈现“军民鱼水情”,演员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3个月。

编剧刘戈建已年逾古稀,他两次深入沂蒙山区采风,查阅的史料堆积如山,笔记有厚厚一沓,剧本大纲长达17万字。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创作的诚意,让历史从书本上的铅字活化为涌动着血性与温情的银屏史诗。

剧中的细节真实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第一次和日军战斗时,游击队缺枪少弹,战士们紧张、鲁莽;但8年后游击队成功端掉日军大型据点,展现了我方武装力量的成长。对一些反面人物的塑造,编剧也坚持尊重历史,不将土匪“感召”为好人,对叛徒也绝不“洗白”,而是真实表现其信仰动摇和人性缺点。

《我们的河山》以“全民抗战”为视角,以沂蒙山区崮城县为小切口,从敌后战场的微观视角出发,将敌我军事博弈、民族内部不同势力的立场冲突、军民从陌生到水乳交融的情感递进等多条线索紧密编织。

剧名“我们的河山”蕴含双重深意:字面指寸土不让的“江山”,深层寓意则是人民。全剧通过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具体实践,如保护群众利益、动员全民参战、坚持团结抗战等,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理念的经典演绎。

剧集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自然融入剧情。农村调查、《论持久战》的传播、《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推行、“武装民众”“减租减息”等重要政策,均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具体事件实现故事化呈现。

庄埼风是该剧的核心人物,但他并非天生的“战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不断成长的青年党员。初到基层,他满腔热情却遭遇挫折——给村民开会讲抗战大道理,村民一哄而散。

在实践中他顿悟:“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里就有一条,改良人民的生活。”他脱下长衫,走访村民搞乡村调查,从解决农民最切身的问题入手。

除主角外,该剧还刻画了刘竹梅、王彧、张治平等一批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普通人形象。

县长刘祖光一身傲骨拒当汉奸;普通百姓如锁柱、王满囤拿起武器,保家抗日;妇救会破除缠足陋习、妇女做军服纳军鞋,踊跃支前;县长夫人、庄埼风爹娘为不拖累亲人剿匪除汉奸,毅然集体跳崖,用生命书写大义。

《我们的河山》在技术方面采用了4K超高清拍摄,显著提升了战争画面和农村夜戏的细节表现与层次感。剧集开篇,将近5分钟的无配乐长镜头一镜到底,以高难度的技术呈现,流畅精准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个长镜头从警察办公室拉出,穿过窗户丝滑下摇至正吆喝卖报的报童,紧随着一辆行驶的人力车,崮城保安团迎面而来、行色匆匆,然后转向坐在人力车里的庄埼风,最后跟随他进入学校,转移到几名正在传递情报的特务身上。

这段穿梭于崮城县街巷的长镜头,仿佛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和平与战争的现实隐喻,经由崮城县的这个小切口,由小及大,折射出当时整个民族面临的危机。

《我们的河山》直面战争的残酷与肆虐,不掩饰、不虚化。剧中有一段展现中共崮城县委书记周密和崮城游击队队长彭勇组织的第一次对日军收容队的伏击战。

敌在明我在暗,但我方枪支弹药紧缺,基本都是土枪土炮。游击队大多由村民组成,缺乏实战经验,与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敌人差距悬殊。由于队员紧张擦枪走火,暴露我方埋伏,游击队不得不与敌人正面战斗。

在枪林弹雨中,不少战士牺牲负伤,弹药用完了,游击队员拿着大刀、红缨枪与敌人肉搏,最终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全歼日寇,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周书记看着满地战士的遗体,那句“很多人,是不该牺牲的”,道尽了胜利后的惨痛代价。

《我们的河山》不仅是对那段血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洗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从这部全民抗战史诗中汲取不竭力量,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剧中所展现的抗战精神——英勇不屈、热血悲壮,正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民族精神。当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剧中响起,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有网友感慨道:“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裤裆藏雷,只有1937年山东沂蒙的烽火狼烟里,一群中国人用血肉之躯堆出来的抗战史诗!”

《我们的河山》让观众不仅重温历史,更在灵魂深处与先辈们同频共振。它告诉我们:抗战胜利,从来不是靠奇迹,而是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堤坝。

(贺 源)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