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强制实行美日协议后,石破茂辞职,日本新首相“二选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4:19 1

摘要:这一举动令东京政界震动,也直接引发了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辞职风暴。美日关系自“广场协议”以来从未如此赤裸,而日本政坛的权力游戏也随之进入新一轮洗牌。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7日,一纸来自白宫的总统行政令,撕裂了美日之间最后一层外交遮羞布。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强制执行美日贸易协议。

这一举动令东京政界震动,也直接引发了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辞职风暴。美日关系自“广场协议”以来从未如此赤裸,而日本政坛的权力游戏也随之进入新一轮洗牌。

比“广场协议”更猛烈的重击,这次日本连谈判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这份被特朗普政府强行推进的协议,是一套包含经济、科技、金融乃至外交安全在内的系统性约束机制。

协议条款明确,美国资本在日本农业、服务业、科技等核心领域获得优先准入,甚至在某些高利润行业享有“准国民待遇”。

更具杀伤力的是,协议中还嵌入了限制汇率政策的细则:日本央行在短期内不得通过日元贬值提高出口竞争力,彻底锁死了日本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而最具争议的,是那条明确规定日本未来五年必须追加数百亿美元美制装备采购的防务绑定条款。这不仅是对日本军费的直接吞噬,也意味着日本本土防务产业在未来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日本媒体一语道破其本质:“经济主权的让渡”,而国际评论更是直言不讳:这是一份“比广场协议更广场”的协议。

面对这份“丧权辱国”协议,石破茂选择在协议发布当天召开记者会,宣布辞职。他对外的理由是“避免党内分裂”,但熟悉日本政界生态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被逼退”。

石破茂从未真正拥有自民党的权力核心。他不属于任何主流派系,他的“独立”姿态在派阀政治为王的日式民主中,注定是危险的。

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失利后,自民党在国会两院失去了控制权,石破茂的支持率跌至22%。

党内逼宫声浪四起,派系首脑麻生太郎更是公开指责其“领导无能”,而当特朗普抛出这份协议时,党内各派都选择了沉默。石破茂因此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承担后果的人。

他的辞职并没有带来解决方案,只是将权力斗争的火焰引向下一位候选人。而这一次,日本社会面临的是一个更棘手的选择题:是选择一位更极端的强硬派,还是一个缺乏路线的“政治偶像”?

64岁的高市早苗,若当选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与安倍晋三关系密切,是“安倍经济学”的坚定支持者。

在对美政策上,她主张全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公开呼吁增加防卫预算至GDP的2%,并呼吁修改和平宪法。

这种立场在美国鹰派看来无疑是理想搭档,但对日本而言,高市的政策意味着更深一步的战略依附,乃至彻底丧失对外关系的回旋余地。

而44岁的小泉进次郎,则是另一种风格的代表。他年轻、有改革者形象,曾在环保政策上赢得国际好评,但在关键议题上始终模糊。

他曾拒绝担任自民党干事长,对权力本身兴趣寥寥,让人怀疑其是否具备真正的执政意愿。

他的外交立场温和,曾表示希望与中国展开对话,但在党内并未形成稳定支持基础,一旦上台,很可能被各派牵制,成为“弱势首相”的又一轮轮回。

无论谁当选,协议已经锁死了日本的政策空间。特朗普政府这一手“绕过国会、协议既成”的操作,实质上剥夺了日本未来数年在经济与战略上的独立性。

日本央行若想调整汇率以应对出口下滑,将面临协议违约指控;农业、服务业将面临美国资本的冲击,本国企业与农民难以抵御;防务采购将持续拖累财政,债务水平进一步攀升。

更为严重的是,协议的政治外溢效应正在撕裂日本社会。高市早苗的支持者主张强硬路线,认为应全面配合美国压制中国。

而小泉进次郎的支持者则希望通过重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缓解日本在地缘政治中的孤立状态。

东京街头出现了“反对极右翼上台”的示威潮,反映出日本社会对极端保守主义的警惕,毕竟,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远比政治口号更具说服力。

地缘战略的天平,已然倾斜,但日本还能否保有自处的余地?美日协议执行前后,日本在外交上的选择空间已被大幅压缩。

在北京举办的九三阅兵仪式上,日本政府在美国授意下悄然阻止多个国家参阅。这一举动虽赢得了华盛顿的短暂肯定,但也彻底堵死了与中国缓和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远东的能源、粮食与物流通道已全面向中国倾斜,日本则因参与对俄制裁而被排除在外。

中俄“背靠背”的地缘结构正在固化,而日本却在美方体系中被动应对,成为消耗对手战略资源的“前沿阵地”,却无力从中获得实际收益。国内经济的三大压力,正将日本推向深渊。

能源价格高企、公共财政吃紧、产业链空心化正同步加剧。在对俄能源依赖下降后,日本被迫从美国和中东高价进口能源,导致制造业与民生成本齐升。

防务采购支出则使财政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债务风险螺旋上升。而FTA细则与美国资本渗透,则加速日本高端制造与服务业的利润外流,产业链本土价值正在萎缩。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内部报告显示,如果完全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日本GDP将在三年内损失1.5%。

在关键原材料如稀土、镓、锗等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使得日本在中美对抗中无法真正独善其身。一旦中方实施出口限制,整个日本制造业将遭受重创。

高市早苗若上台,意味着日本将在战略上更深地绑定美国,经济上继续让利,外交上与中国进一步脱钩。

小泉进次郎若胜出,虽可能在话语上更温和,但在制度性框架下,也难以真正改变主轴。两人的区别,只是执行风格与政治包装的不同,实质上都只能在美国设计的轨道上运行。

日本社会对这一现实也并非全然无感。石破茂辞职后支持率短暂回升,部分民众试图用挽留他的方式阻止极端右翼的上台。

这种情绪的背后,是对现实困境的强烈不安,当美国的战略利益与日本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日本如何自处?当美国的“伙伴”成为“主导者”,日本的主权还能剩下多少?

在这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上,日本不只是在选择一个领导人,更是在决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路径。

是继续被绑定在美国战略战车上,承担前线角色,还是试图在美中之间寻找某种平衡,恢复一丝战略回旋余地。这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方向,而是整个国家共同选择的命运。

而今,石破茂已经离场,剧本仍在继续。只是,这一次,日本还能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剧本?

参考资料:

石破茂决意辞职——2025-09-07 14:57·新华社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的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