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这十瓶啤酒,我直接把冰箱那一排工业爆款打包送隔壁老王了——今晚开始,我的快乐要升级。
花二十块买的进口黑啤居然只是淡得像水?
看完这十瓶啤酒,我直接把冰箱那一排工业爆款打包送隔壁老王了——今晚开始,我的快乐要升级。
先说Westvleteren 12。
修道院里敲钟的修士亲自上阵,一年只做四百万瓶,还得官网蹲点靠手速抢,一人限购一次,黄牛转手就能翻番。
瓶子连个标签都没有,全靠瓶盖编号认亲。
喝第一口,焦糖、黑巧克力、李子干齐上阵,复杂得像个成熟大叔,一口就后悔为什么以前浪费胃容量。
有人把喝剩的空瓶挂咸鱼,两千也有人抢,这不是饮料,是能喝的股票。
嫌不够猛?
Schorschbock 57招呼你。
德国老酒厂复活18世纪冰馏法,把酒冻成冰坨子再滤,酒精飙到57%。
入口以为是威士忌,结果麦香还在,喉咙一路烧到胃,三千一瓶,开瓶得选纪念日,不然心疼。
钱包没那么多血,可以绕路去St. Bernardus Abt 12。
传说这批人是原先给Westvleteren酿酒的班底,后来跑出来单干,味道八九不离十,价格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二。
果干、杏仁、黑糖轮番滚过味蕾,喝完舔杯底都不寒碜。
Ayinger Celebrator完全是教科书级。
酒厂1878年就开张,到现在守着500年前的纯净法,配料表干净得像个诚实孩子。
一口下去麦芽的圆润甜先占上风,接着苦味像刹车一样及时,正好把油腻的烤猪手按住。
说到工业逆袭,健力士得站C位。
爱尔兰人1759年酿第一锅黑啤,氮气球一拉,泡沫绵得像奶油。
有人担心喝多了撑,结果营养师跳出来说,它含的铁比一般啤酒高,喝完还能顺便补个血,吃牛排的借口都被安排妥了。
天热想偷懒?
拿科罗娜怼青柠。
透明瓶子往冰块里一插,血橙限定版2024刚上架,果汁香气蹿得比蚊香还快。
销量去年干到1.5亿箱,全球都在吨吨吨,连沙滩上晒太阳的小狗都知道把鼻子凑过去闻一口。
喜力的新花样叫“胶囊生啤”。
瓶子里藏的小气囊能在开瓶瞬间注入二氧化碳,28天慢发酵的底子没变,口感却新鲜得像从酒厂管道刚捞出来的。
家里开轰趴不用再扛大桶,咔哒一下就能唬住全场。
国产选手终于支棱起来,青岛奥古特。
澳洲大麦、捷克酒花、德国酵母,跨国组合打了个世界冠军。
2024年把百年纪念版装进手工玻璃瓶,一瓶389,拍胸脯说能吊打不少千元进口货,出口五十国算给它盖章认证。
想要极限作死体验,蛇毒67.5%了解一下。
BrewDog把啤酒冻到零下几十度,反复提纯,最后只剩下一口火球。
官方建议一次别超过35ml,比白酒还毒,喝完只能竖大拇指:作死值拉到顶。
最后来个小清新收个尾,Kronenbourg 1664推出无醇版。
蓝色瓶子里没有酒精,却保留了芫荽和橙皮香,夜店里不能喝酒的朋友也能举瓶子蹦迪,省得一直喝可乐显得尴尬。
说到底,喝啤酒这回事,一半是味道一半是身份。
偶尔掏空钱包买一瓶真正能讲故事的酒,比在朋友圈晒三箱廉价水啤有面儿得多。
来源:山上种植果树的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