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西地图院手绘地图作品《稻那—右江,稻香那韵·文化溯源》在第32届国际制图大会上荣获挂图类“公众投票奖”,成为该类别中国唯一获奖作品。这是地图绘制团队匠心耕耘的成果,也是广西自然资源系统推动“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助力八桂特色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
近日,广西地图院手绘地图作品《稻那—右江,稻香那韵·文化溯源》在第32届国际制图大会上荣获挂图类“公众投票奖”,成为该类别中国唯一获奖作品。这是地图绘制团队匠心耕耘的成果,也是广西自然资源系统推动“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助力八桂特色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
获奖证书
颁奖现场
据了解,8月17日至22日,由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主办的第32届国际制图大会(ICC 2025)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这是世界地图制图领域的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会议以“绘制未来:创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集了代表全球最高制图水平的250件作品,共同竞逐“国际地图制图界最高荣誉”——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地图奖。除专项设立的“芭芭拉儿童奖”外,参赛作品分为挂图、航图、地图集、教育地图和实体地图产品五类,每类仅设三个获奖名额,竞争尤为激烈。
作品在大会现场展览
近年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搭建专业平台、支持特色项目研发,为地图制图事业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稻那—右江,稻香那韵·文化溯源》秉持“以地图为桥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创作理念,围绕广西右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将政区、交通、水系、土地利用等专业地理数据进行重构与视觉转化,最终凝练为金色稻穗图腾,让抽象数据拥有文化符号意义。作品用手绘插画展现非遗技艺场景,不仅让非遗技艺更易被感知,也搭建起现代观众与传统农耕的情感连接,让稻作文化从概念变为可触摸的生活场景。
同时,创新采用壮锦和壮布作为印刷载体,让作品本身成为壮族文化的延伸,庄重古朴的“壮锦蓝”和生机勃勃的“稻田金”形成色彩共鸣,暗合“民族文化滋养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孕育民族特色”的内在逻辑。通过“科学数据+民族文化+情感表达”的组合,让国际受众轻松理解右江流域稻作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让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光芒以更具辨识度、更有温度的方式走向世界,成为科学与民族美学交融的文化传播典范。
来源:广西自然资源